世间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
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今天是国际护士节
让我们一起致敬那些
平凡又伟大的身影
愿“南丁格尔之灯”
照耀的眼眸永远明亮
——我看不见你的样子,但我知道你是谁,我知道天使就在身边
在护卫生命的战斗中,有这样一群人,白衣执甲为苍生。一年天,无论春夏秋冬,他们身穿白衣,在日常繁杂的医疗护理工作中,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大自然灾害、疾病流行和人民健康受到威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逆向而行;他们弘扬南丁格尔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为护理事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带着天使般的微笑,时刻给患者带去温暖和关爱。今天,让我们把镜医院这群可爱可敬的白衣天使们,听听他们的故事和心声。
*
医院护理部原大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感言:“站在患者的角度做好服务”
*于年8月分配到医院工作,36年来,其间担任儿科护士长14年,并轮转外科、内科、传染科等科室参与临床护理工作。无论在何岗位,她始终拥护*的领导,医院工作安排,热爱本职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她坚守临床一线,协助感染管理部门抓好片区院感防控及疫情防控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护理工作看似简单,却很繁琐,但她一直坚守初心、踏实工作,尽职尽责、任劳任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宗旨,以真心、爱心和责任心对待每一名患者,先后获得省、市级优秀护士及优秀护理管理者、优秀护士长等荣誉称号,并多次获评先进工作者。
和文生
医院护理部原大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感言:“择一事而终一生”
和文生是医院的一名副主任护师,从事护理工作35年,在四季交替中奉献青春,在忙碌中守护生命健康。
“芳华如歌的35年,择一事而终一生!护理工作平凡而琐碎,我无悔选择了护士这个平凡而又崇高的职业,我感谢遇到的每一名患者,是他们见证了我从青涩懵懂到成熟稳重;医院领导、前辈的关心培养及言传身教,使我不断成长;我感谢护士这个职业,它使我懂得了如何珍爱生命,懂得奉献带来的快乐。为了今生不变的白衣情怀,我将不忘护理初心,在平凡的护理岗位上执着坚守,帮助健康的人促进健康,帮助患者恢健康。让患者因为我们的护理减少痛苦,因为我们的安慰而树立信心,因为我们的付出而有所收获!”和文生说。
叶惠
医院血液风湿免疫科原护士长主任护师
感言:“平凡岗位上诠释不平凡坚守”
现年56岁的叶惠是医院血液风湿免疫科的主任护师,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临床一线工作。36年来,她始终坚持把学习作为提升个人业务素质的“助推器”,认真钻研护理管理及护理技术业务知识,撰写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医院护理人员及科室实习生授课,协助带教进修生多人,是普洱市护理学会静脉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工作中,叶惠始终秉持南丁格尔精神,用自己的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去对待每一名患者;用自己甜美的微笑,让患者感受到温馨、细致的服务;用自己的行动,在工作中践行救死扶伤的初心和使命,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不平凡的坚守。她多次荣获市级优秀护士、优医院先进工作者、优秀护士长等荣誉称号。
余仙
医院急诊医学部主管护师
感言:“在平凡中实现人生价值”
余仙,中共*员,现为医院急诊医学部主管护师,从事护理工作10年。
年2月,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余仙本着对护理事业的满腔热忱,凭借着扎实的护理临床经验和职业自信,瞒着年迈的父母和幼小的孩子报名参加援鄂医疗队驰援武汉,逆行出征抗疫并火线入*。“驰援武汉,是我人生中最正确的选择,也是一生的骄傲,终身不悔。虽然那里的条件很艰苦,工作也很艰辛,但每当看到患者康复出院,我就感到无比的欣慰与自豪。通过驰援武汉的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一辈子为护理事业不懈奋斗的信心和决心。”余仙说。
——“逆行”不是一场孤独的跋涉,为众人抱薪者,必为人民所铭记
疫情当前,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着厚厚的防护服,脸上被口罩勒出一道道印记,护目镜总是被水蒸气覆盖……他们全副武装、冲锋在前,你看不出他们是谁,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抗疫“大白”。近两年来,医院(医院)已先后派出35批医护工作者、82人次支援普洱市边境一线抗疫工作,他们齐心协力、团结一心、奋战一线做好抗疫工作,他们默默践行着医护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为抗疫工作贡献平凡的力量,唱响了非凡的赞歌。
抗疫“大白”李晓玲
抗疫宣言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医护工作者,我们责无旁贷,必须勇往直前。”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对发热病人实行闭环管理尤为重要。”作为医院(医院)感染科的护士长,李晓玲深知肩上的担子和责任的重大。
自年下半年起,医院(医院)严格落实发热病人闭环管理要求,医院的所有发热病人进行核酸检测,在检测结果没有反馈前,全部留观。感染科作为疫情防控重点科室,直接负责对发热病人的闭环管理,感染科的护士也变成了“双岗护士”,即住院部的护理工作和发热门诊的闭环管理工作一肩挑。
“这活很不好干,但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干好。”这是李晓玲常说的一句话。刚开始进行闭环管理时,有的病人很不理解,甚至有抵触情绪,李晓玲和科室的护士就一遍又一遍耐心解释实行闭环管理的重要性,从心理上慢慢疏导,让病人从不配合转变为主动配合和支持。
感染科的工作十分繁忙,加班加点是常态,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面对病人增多、工作量增加的双重压力,李晓玲以身作则,带领科室的12名护士克服各种困难,坚守岗位,以三班倒、连轴转的工作模式确保重要岗位上时刻都有人。同时,李晓玲还带领大家每天做好病区的消杀工作和病人的闭环管理工作,常态化开展好疫情防控应急演练、防护知识的培训和各项院感防控工作,确保每一名护士在面对突发情况时,都能做到沉着冷静、勇往直前。
“我一直鼓励自己要向护士长学习,无论面对多么艰巨的任务,都要勇往直前,不讲条件。”在李晓玲的影响下,科室的年轻护士沙阳寒波时刻提醒自己要加强责任心,像护士长一样尽最大努力干好工作,在疫情防控中发挥“大无畏”的精神。
“当前,抗疫尚未结束,我们同全国众多白衣战士一样,全力做到关爱生命、守护健康,担当有为、冲锋在前,这是始终不变的初心。”在今年的护士节来临之际,李晓玲接到了新的任务,又开始了忙碌的工作。
抗疫“大白”赵琴凤
抗疫宣言
“抗疫一线工作的经历,让我更加坚定理想信念,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共*员。”
3年,多台手术……今年是赵琴凤在医院(医院)工作的第3个年头,在麻醉手术科的历练让她从一名新手成长为一名本领过硬的手术室专科护士。
年3月,赵琴凤主动递交了申请书,希望到抗疫一线,为疫情防控尽自己的力量。7月份,正值酷暑时节,她和另一位同事被派到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执行核酸采集任务。“每天早上6点出发,要一直忙到晚上8点,一天采集上千人,不但要接受太阳暴晒和防护服闷热的考验,还要确保高效完成当天的核酸采集任务,经常累到脱防护服的力气都没有。”赵琴凤回忆起第一次参与边境抗疫一线工作时的艰辛仍历历在目,但对于赵琴凤来说,这样的经历不仅锻炼了意志、提高了心理素质,还让她有了加入*组织的想法。
“在边境抗疫一线,我看到有太多的*员挺身而出,他们中有坚守岗位、服从命令的强边固防突击队员和志愿者,也有不辞辛苦、勇挑重担的医务工作者……他们的勇敢与坚守、担当与尽责,深深触动了我。”赵琴凤于年10医院*组织递交了入*申请书,从那一刻起,她就时刻以一名*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不久后,赵琴凤再次接到前往边境一线支援的任务,她毫不犹豫接受了,并于10月20日到达孟连,这次支援时间长达4个月。
“我们前往边境一线抗疫的每个人都应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而努力和奋斗,把责任扛在肩上,把疫情防控落实在行动上,这就是我的初心。”赵琴凤在自己的抗疫日记中这样写道。
赵琴凤在工作之余也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学习中,争取早日加入*组织。“我将铭记誓言,在工作岗位上履行好本职工作,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在*和人民需要时做好牺牲一切的准备。”赵琴凤意志坚定地说。
抗疫“大白”董副江
抗疫宣言
“抗击疫情就是发令枪、冲锋号,我随时做好到抗疫一线的准备。”
她是一名7岁孩子的母亲,也是一名有着近十年工作经验的白衣卫士,更是一名冲锋上阵、勇往直前的抗疫“大白”,她就是医院(医院)神经外科护士董副江。而同时,董副江还有着一个特殊的身份——“感控人”,严守感染防控关,为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年8月,董副江被抽调到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勐马镇勐啊村隔离点,执行隔离点的感控工作。“作为一名‘感控人’,我随时做好到抗疫一线的准备。”董副江接到任务,便义无反顾地前往孟连执行任务。
在勐啊村隔离点,她同其他3名“感控人”共同负责该隔离点所有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人员的日常感控监测。“七步洗手法,一步都不能马虎!”“脱个人防护装备时,每一步都要消*!”……每天,董副江都要仔细检查,并耐心叮嘱进出隔离点的工作人员做好自我防护。
“做好自我防护是‘疫’线工作人员的首要任务,穿脱防护服的步骤很关键,少一步都不行。遇到有工作人员穿脱防护服不规范等情况时,我们就是耐心、细心、手把手教,反反复复,一遍又一遍,直到他们学会为止。”董副江说。
在孟连县隔离点的37天里,董副江每天的工作强度都保持在10个小时以上,做好环境消杀,时刻监督好进出工作人员的防护细节,筑起了一道密不透风的防控堡垒。“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感控必须走在前面,才能守护好工作人员的安全,工作人员安全了,才能更好地为疫情防控做贡献。”顶着巨大的压力,董副江和队员圆满完成了这次感控任务。
不仅在抗疫一线严守感染防控关,医院的护理岗位,董副江继续保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做好院内的感控工作和科室患者的护理工作。
抗疫“大白”李绍东
抗疫宣言
“疫情在前,使命在肩。能为抗击疫情出力,再苦再累都值得。”
“您好,请问您从哪里来,请出示一下您的健康码和行程码……”这句话已经成了李绍东的“口头禅”。
年1月,李绍东进入医院(医院)工作,成为预检分诊科室的一名护士。
“医院的第一道防线,要医院的每一个人进行仔细的询问和筛查,虽然每天都是重复同样的话,但却容不得丝毫马虎。”李绍东说每天工作7个多小时下来,经常口干舌燥,口罩都要换3个。
工作一年多,李绍东大医院大门口的简易大棚和核酸采样室度过的。但在这个26岁的小伙子身上,我们看不到一丝懈怠,看到的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医院“防疫墙”的关键一环。预检分诊科室的16名医护人员不仅要负责院内的核酸采集、进院人员筛查等繁琐的工作,医院负责的疫情防控卡点值守。作为科室为数不多的男护士,李绍东主动承担起了到边境一线战“疫”的重任。
年,李绍东两次前往孟连县,在边境一线的村寨进行疫苗接种和核酸采集工作,最长的一次待了近4个月。李绍东去的时候正赶上7月流火,是孟连最热的季节,有的时候需要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在高温下持续工作6个小时,对于李绍东来说,这是战胜身体素质的挑战,也是工作常态。在进行疫苗接种时,会遇到当地群众不配合的情况,他就一遍又一遍向群众宣传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边境一线的锻炼,也让李绍东从一名“新兵”磨炼成了能独当一面的抗疫“大白”。
“近4个月的历练,是我从事这个职业以来最宝贵的一次经历,虽然很辛苦,但能为抗击疫情出力,再苦再累都值得。”从边境一线医院的岗位上,李绍东继续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主动到各卡点进行核酸采集、标本转运等工作。
当问到护士节要怎么过时,李绍东毫不犹豫地说:“继续坚守岗位,医院的第一道防线,守好普洱的南大门。”
作者
徐瑞罗成建张珂嘉/文医院宣传统战部医院/图
编辑
马洁阮琳佳
监审
李颜
原标题:《“”,致敬每一位白衣执甲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