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低温冷却使生物组织产生生理性或代谢性抑制来治疗某些疾病的方法,称为冷疗法。
低温疗法可分为三类:低于体温与周围空气温度,在0℃以上,低于体温为冷疗法;-~0℃为冷冻法;-℃以下为保度冷冻疗法。
冷疗法多用于手术和运动损伤的早期处置。目常使用冷水疗法、热水疗法和冷热水交替疗法治疗运动损伤和消除肌肉疲劳。
冷疗法可以分为局部冷疗和全身冷疗两种。常用局部冷疗是采用制冷剂或制冷设备对身体某一部分实施治疗的方法,如采用氯乙烷、喷雾制冷机、冰袋或冰垫冷敷或用冰块按摩等方法。
1.消肿镇痛作用:冷疗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局部组织消炎镇痛。
冷疗使局部血管收缩,限制组织液渗出减缓血流速度,缓解和减少组织水肿。
冷冻使感觉神经末麻醉,降低机体对疼痛的敏感性反应。局部低温可阻碍神经肌肉传导从而提高患者疼痛值,故在皮肤温度降低后可减轻疼痛、减缓细胞代谢过程,保护损伤的组织。局部低温抑制肌梭活动,降低肌梭的经传导速度,缓解肌肉痉挛和疼痛。
2.抑菌作用:局部皮肤温度冷疗后降低,降低损伤局部的感染率。
3.止血作用:低温能使局部血管收缩,血流减缓,减少或控制出血。用于外伤初期有出血和水肿倾向的患者。
低温配合主、被动运动治疗;运动损伤中的关节扭伤,肌肉拉伤等在康复治疗过程中采用冷疗与运动疗法相结合,早期就开始关节活动,可以缓解痉挛,减轻疼痛,防止肌肉失用性萎缩,减少局部肿胀和组织粘连,尽早恢复功能。
组织温度的降低刺激皮肤反应器,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致使血管收缩,减缓新陈代谢和代谢产物的产生,从而减缓组织肿胀和炎症反应,减轻组织损伤程度。
冷疗与时间的关系:短时间的冷却,约15min,可以使小动脉产生血管收缩效应,使组织代谢减慢,从而减轻炎症症状;冷疗10~30min,可以降低肌肉。如果冷却时间较长,血管将产生扩张,出现皮肤充血反应,皮肤表面的温度也会略有升高。冷却更长一段时间后,当局部温度减低到15℃时,皮肤表面的知觉会变得麻木、迟钝,周围神经的传导速度变慢;到4℃的时候,神经传导则完全消失。
适应症:肌肉肌腱损伤、骨关节损伤、软组织扭挫伤亚急性期、肌纤维织炎、急性/慢性关节炎和局部损伤疼痛、水肿、痉挛、发热等。冷热交替疗法常用于血管调理,适用于雷诺病,运动损伤后组织肿胀,四肢血循环障碍、全身冷疗包括用乙醇擦澡、冷水浴、冬泳等,被广泛地用于健身,提高身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
禁忌症:对局部冷疗不能耐受、合并雷诺现象、患有严重心肺疾病。对冷疗过渡敏感者,治疗会出现心动过速改变、血压下降、虚脱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