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盛勤
大肠杆菌自然界存在的血清型高达数万种,但致病性的大肠杆菌的数量是有限的。败血型大肠杆菌(SEPEC)可引起鸡的败血症、气囊炎、脑膜炎、肠炎、肉芽肿。
(一)流行特点
①各种年龄的鸡都能感染,幼鸡易感性较高,20~45日龄的肉鸡最易发生。发病早的有4日龄、7日龄,也有大雏发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末春初较为常见。
②传播途径。本病传播途径广泛,本病菌污染饲料和饮水,尤以污染饮水经过消化道引起发病最为常见;携有本菌的尘埃被易感鸡吸入,进入下呼吸道后侵入血流引起发病;种蛋产出后,被粪便污染、在蛋温降至环境温度的过程中,蛋壳表面沾染的大肠杆菌很容易穿透蛋壳进入蛋内。污染的种蛋常于孵化的后期引起胚胎死亡,或刚出壳雏鸡发生本病;患有大肠杆菌性输卵管炎的母鸡,在蛋的形成过程中本菌即可进入蛋内,这样引起本病经蛋传播:另外还可以通过交配、断喙、雌雄鉴别等途径传播、鸡群密集、空气污浊、过冷过热、营养不良、饮水不洁都可促使本病流行。
③本病常易成为其他疾病的并发病和继发病。常与沙门菌、法氏囊、新城疫、支原体、传支、葡萄球菌、盲肠肝菌、球虫病等并发或继发。
④发病率和死亡率。与血清型和*力、有无并发或继发、环境条件是否良好、采取措施是否及时有效等有关。发病率一般在
30%~69%之间,死亡率42%~75%。
(二)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1.脐炎
主要发生于2周内的雏鸡,病雏脐部红肿并常破溃,后腹部胀大,皮薄,发红或青紫色,粪便黏稠呈*白色、腥臭,采食减少或不食。残余卵*囊胀大,充满*绿色液体,胆囊肿大,胆汁外渗。肝土*色(低日龄)或暗红色(高日龄)、肿胀、质脆、有斑状、点状出血,小肠鼓气、黏膜充血或片状出血。
2.急性败血症
主要发生于雏鸡和4月龄以下的青年鸡,体温升高达43℃以上,饮水增多、采食锐减、腹泻、排绿白色粪便,有的临死前出现扭头、仰头等神经症状。病变为:①纤维素性心包炎。心包蓄积多量淡*色黏液(纤维渗出物),囊壁增厚、粗糙、心脏扩张,表面有灰白色霉斑样覆盖物。②纤维素性肝周炎。肝淤血肿大,呈暗紫
色。表面覆盖一层灰白色、灰*色的纤维素膜。③纤维素性腹膜炎。腹腔中有大量淡*色清亮腹水或胶冻样物,有时腹膜及内脏表面附有多量*白色渗出物,致使器官粘连。
3.气囊炎
5~12周的肉仔鸡发病较多,6~9周龄为发病高峰,呼吸困难、咳嗽、有啰音。剖检可见气囊增厚,附有多量豆渣样渗出物,有的肺水肿。可见气囊增厚,附有多量豆渣样渗出物,有的病鸡肺水肿。
4.大肠杆菌性肠炎
病鸡羽毛松乱、腹泻,剖检可见肠道上1/3~1/2肠黏膜充血、增厚,严重者出血,形成出血性肠炎。
5.卵*性腹膜炎
主要见于产蛋母鸡,病鸡食欲差,采食减少,腹部外观膨胀或下坠。腹腔内有大量卵*凝固,有恶臭味;广泛性腹膜炎,卵泡膜充血,卵泡变性萎缩,局部或整个卵泡红褐色或黑褐色,输卵管有大量分泌物,有的有*色絮状物或块状干酪样物。
6.大肠杆菌关节炎
病鸡行走困难,关节及足垫肿胀,触之有波动感,局部温度增高。关节腔内积液或有干酪样物。
7.肿头综合征
即鸡头部皮下组织及眼眶发生急性或亚急性蜂窝织炎。
(三)防制
1.引种
从无病原性大肠杆菌感染的种鸡场购买雏鸡,加强运输过程中的卫生管理。
2.优化环境
选好场址和隔离饲养,场址应地势高干燥、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水方便、远离居民区(最少米),恃别要远离其他鸡场、屠宰或畜产加工厂。生产区与生活区及经营管理区分开,饲料加工、种鸡、育雏、育成鸡场及孵化厅分开(相隔米)。
3.科学饲养管理
鸡舍温度、湿度、密度、光照、饲料和管理均应按规定要求进行,减少各种应激反应。通过及时清粪,并堆积密封发酶,加强通风换气和环境绿化等降低鸡舍内氨气等有害气体的产生和积聚。
4.药物防治
应选择敏感药物在发病日龄前1~2天进行预防性投药,或发病后做紧急治疗。
实用养殖知识推荐
如何应对鸡热衰竭增强体质
规模化肉鸭场防疫注意三大问题
夏季科学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