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外伤:
外界因素作用到机体,使组织器官在组织解剖结构上与生理功能上受到破坏,伴发局部或者全身反应。
分类----
1、按照受损伤组织和器官的性质:
软组织损伤---皮肤、黏膜是否完整,
分开放性和非开放性损伤;
硬组织损伤---骨、关节等组织的损伤。
2、根据损伤的病因分类:
机械性损伤---有形物体的打击
物理性损伤---烧伤、冻伤、电击、放射等
化学性损伤---酸碱刺激、化学性热伤等
生物性损伤---细菌、*素等引起的。
创伤的概念
概念---锐性或者强烈的钝性外力作用于机体,使受伤部位皮肤、黏膜甚至深部组织出现机械性损伤。
组成---创缘、创口、创壁、创腔、创围
外伤图片
大面积损伤
出血---
创口裂开---
疼痛---
机能障碍---
三、创伤的分类及临床症状
按照致伤物体的性状分-
刺创-创道深而窄,易感染,伤及神经和大血管;
切创-创口整齐,易伤及神经和血管,挫伤少,疼痛轻;
裂创-皮肤、肌肉断裂,常有创囊,创口裂开大,易感染;
创伤的分类及临床症状
-根据致伤物性质分类
挤压创-一般伴有深部组织损伤,易感染、化脓;
火器创-损伤重,范围广,污染重,感染快;形成盲管或贯通创,切线创(创道在体表);
咬创-咬伤,挫灭重,易感染,继发蜂窝织炎;
*创-*蛇、*蜂致伤,点状、剧痛、急剧肿胀。
根据伤后经过分类
新鲜创-伤后12(或6-12)小时内。流血,组织轮廓清楚,未出现感染症状;
化脓创-感染,有失活组织、异物,组织轮廓不清楚;
肉芽创-损伤??污染??感染??化脓愈合,出现肉芽组织。
根据创伤有无感染分类
清洁创-严格无菌条件下做的手术创,组织损伤小;
污染创-一般指新鲜污染创,细菌于损伤组织呈机械性接触;
化脓创-感染后,细菌繁殖,创内有明显的感染症状,易患败血症。
创伤愈合的种类-
第一期愈合
第二期愈合
痂下愈合
创伤的愈合
第一期愈合
条件-
1、创缘、创壁整齐,对合严密;
2、创内无异物、坏死组织、血凝块;
3、临床上炎症反应轻微;
4、创内无感染;
5、组织有再生能力。
一期愈合
结果-瘢痕小,呈线状或无瘢痕,组织不变形。
包括-手术创,及时处理的新鲜污染创。
第二期愈合
条件-
1、创缘、创壁裂开大,创口对合不佳或有缺陷;
2、创内有异物、坏死组织、血凝块;
3、创内炎症反应大;
4、创内有感染;
5、组织丧失再生能力,需要新生组织填充。
二期愈合
结果-
瘢痕组织多,愈合时间长;
有时影响关节功能,甚至出现畸形;
一般为化脓创。
痂下愈合
特点-创伤浅,
如:烫伤、皮肤表层烧伤、擦伤;
创伤表面有血液、淋巴液、浆液,干燥结痂;
痂下长出肉芽组织、新生上皮;
上皮成熟后,角化脱落(露出新肉芽组织);
未感染??第一期愈合;
感染???第二期愈合
创伤愈合的过程
创伤愈合的过程是组织再生和修复的过程;
虽然不同类型创口在愈合过程和愈合时间上有差异,但是在愈合过程中组织形态学和生物化学的变化基本一致;
包括-创伤收缩,再上皮化,肉芽组织形成,生物化学变化。
创伤愈合的过程-创伤收缩
指创面的缩小。其收缩的机制尚不清楚,属于机械性收缩。
一般伤后经2-3小时的迟滞期,创面缩小,可以缩小到原有组织的20%-30%。不同动物、不同部位的收缩率有差别。四肢收缩小,胫前肌创口的收缩率为0%。
由于只需要很少的新生组织就能够填充原组织,所以有利于创伤愈合。
再上皮化
伤后24小时,创缘上皮的基底层细胞游离出,进入血凝块中,与邻近的上皮细胞接近,形成一很薄的上皮层;
2天后,上皮细胞分化;
5天后,变成与原上皮组织厚度相同、有角质层的正常表皮结构。
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全身因素
蛋白质-
维生素-
激素-
环境温度-
微量元素-如:缺锌则影响上皮细胞的生长。
蛋白质-尤其是含硫氨基酸,影响组织再生的速度;组织水肿(胶体渗透压);
维生素-VA:影响上皮生长和胶原形成;
VB:影响神经纤维的再生;
VC:毛细血管上皮的脆性??创伤出血;
抑制胶原合成过程??创伤愈合缓慢;
VK:影响凝血(凝血酶原)。
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激素
影响创伤愈合的速度-
例如:
肾上腺皮质激素??限制毛细血管新生、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和上皮组织增生的速度,可的松类降低蛋白质合成,抑制正常的炎性反应??修复过程延长、手术后易并发炎症反应;
脑垂体生长激素??刺激肉芽组织生长。
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环境温度-寒冷??新陈代谢下降、血管收缩,??创伤愈合慢,尤其四肢下部。
研究资料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温度每升高10度,创伤愈合速度加快1倍。
缺锌-影响上皮的生长。
感染-最常见
局部血液循环不良-不利于清楚坏死组织。注意:包扎时间不过长、过紧、针距不过密。
创内有异物、坏死组织-尤其是深部;
创伤安静受到破坏-创伤开裂、淋巴循环加快
创伤处理不合理-清创过晚,止血不彻底,不合理的缝合、包扎,粗暴而频繁的探查,不必要地更换绷带,药物使用不合理(糖皮质激素的影响),
组织损伤的程度-小则恢复快;大、损伤重则不易愈合,形成瘢痕组织。
创伤的检查
检查创伤的创缘位置
创口与创部大小
创腔的体积、方向
创壁的状况
创内的情况
皮肤、粘膜的状况
考虑因素-
创伤的性质
创伤的程度
感染与否
时间
局部与全身等影响因素
正确处理局部与全身的关系-
大失血
休克
组织挫灭严重
应当先治疗全身性疾患,再或同时做局部处理。
预防和制止创伤感染
手术创、新鲜污染创应预防感染!
已经感染的病例,制止感染!
消除影响愈合的因素:彻底处理化脓,为再生创造条件;加强营养、提高饲养管理水平;防止并发症!
清理创腔/创面
取下纱布。用消*镊子清除创腔内异物,直到清洁为止。
用生理盐水或青霉素生理盐水溶液冲洗干净;
化脓则用0.1%新洁尔灭或3%双氧水冲洗;
再用消*纱布吸干创腔内液体;
根据污染程度做必要的缝合或者不缝合。
扩创术
目的:进一步检查;切除坏死组织。
处理步骤:
1、切除创缘、创壁上挫灭严重的组织和坏死组织;
2、切除创囊,消除高低不平的组织,充分暴露创底;去掉坏死组织;直到新鲜血液渗出;
3、彻底止血;
4、避开大的血管、神经;
5、做反对孔或辅助切口:创底大、创道弯的??排出创液;然后撒抗生素粉。
创伤的二次缝合
是指对肉芽创的缝合。
目的:减少瘢痕组织,加速愈合,改善机能状态。
条件:创内肉芽组织健康;
创内只有少量分泌物,无坏死组织;先对肉芽组织进行了处理。
注意-不缝合:创围有炎性水肿、机体营养不良或者衰竭。(缝合后也长不好)
有或有可能发生厌气性、腐败性感染;
创伤分泌物的量大;
创口过宽,不能完全对合;
组织挫伤严重,不易缝合。
优点--便于排出坏死组织和分泌物,减少对机体的有害作用。
空气中、日光接触创面、可以减少厌气菌的生长。
胶管引流
被动引流,重力作用;胶管上做螺旋形小孔,管径与脓汁粘稠度、
管腔与创道深部相适应,胶管适当固定。
引流注意事项
使用引流-急性炎症,渗出多;
创内有大量脓汁时。不用引流-防卫面已经形成的化脓创,化脓性关节炎、腱鞘炎、滑膜炎;
创内有大血管、神经;化脓性炎症已经缓和,脓汁减少。
用药
冲洗后,使用防腐药物;抗生素的局部、全身应用;严重时,输血;可以使用球蛋白;
举例:绿脓杆菌感染时使用硼酸、苯氧乙醇,愈伤消;紫外线照射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新鲜污染创
创伤6-8小时内,有出血。
清洁创围、创口;
止血:止血敏,VK3、VK1,海绵,压迫、钳夹、填塞、包扎,电凝等;
止血带,生物膜,骨腊等。
化脓创
伤后12-24小时未处理
初期,除去异物
冲洗,排脓
控制炎症
局部+全身治疗
肉芽创的治疗
促进肉芽生长、肉芽面、止创面过度蒸发、水肿、止肉芽赘生
注意事项
挫伤
概念-由钝性外力作用于机体引起的损伤,皮肤、粘膜完整,一般伴发深部组织的损伤。
主要病因-打击,滑倒、摔倒在硬地上,踢蹴等。
挫伤的症状
共同症状:溢血、肿胀、疼痛、机能障碍。
一度挫伤-小毛细血管断裂,溢血。有时水肿,轻微疼痛,皮肤表面淤血,呈紫色或深紫色、灰褐??棕褐??灰绿、*。一般不化脓,无坏死。
二度挫伤
小的血肿。
皮肤表面见血斑,有波动,有时有捻发音,周围炎性组织浸润,肿胀,质度坚实,触痛。
几天后吸收。若吸收不全则形成小囊,是化脓、坏疽的来源。
三度挫伤
皮下血液浸润,组织大量坏死;
神经坏死,有时腱受到损伤,甚至骨折;
局部发凉(不敏感),触之轻微波动,有时有捻发音;
1-2天后,可能出现气性坏疽??关节内血肿??全身症状(休克、内出血、神经麻痹、脑振荡等)。
治疗:
一度挫伤:
安静,
冷敷(硫酸镁、醋酸铅),
加压迫绷带。
2天后热敷(5%鱼石脂软膏、红外线、氦氖激光)。
二度挫伤
安静
压迫绷带
抗生素(防止并发症)
10天后血肿吸收不好的,切开、引流。
三度挫伤
全身治疗
防止脱水
防止败血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