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蜂窝织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执业药师备考西药学中药学的考点
TUhjnbcbe - 2021/2/24 2:46:00

西药学专业知识一药剂学

糖浆剂特点

质量要求

特点

溶液型液体药剂是指小分子药物或离子(直径在1nm以下)状态分散在溶剂中所形成的液体药剂。常用的溶剂有水、乙醇、甘油、丙二醇、液状石蜡、植物油等。属于溶液型液。

体药剂有:溶液剂、糖浆剂、甘油剂、芳香水剂和醑剂等。这些剂型是基于溶质和溶剂的差别而命名的。从分散系统来看都属于的分子溶液(真溶液),从植被工艺上来看,这些剂型制法虽然不完全相同,并各有其特点。

糖浆剂是指含有药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糖浆剂中的糖和芳香物质可以掩盖某些药物的苦、咸等不良气味,使药物容易内服,尤受儿童欢迎。

质量要求

1、除另有规定外,糖浆剂应澄清。贮存期间不得有发霉、酸败、产气或其他变质现象。允许有少量摇之易散的沉淀。

2、糖浆剂应规定pH值与相对密度标准。

3、装量及微生物限度检查应符合《中国药典》年版(一部)附录制剂通则的有关规定。

栓剂制备方法有哪些?

1.主要有冷压法、热熔法

2.药物与基质的混合方法

(1)油性药物直接加入基质使之溶解,药量大时可加入适量的蜂蜡、石蜡等调节熔距;

(2)水溶性药物,如生物碱等可加少量水制成溶液,用适量羊毛脂吸收后再与油性基质混合均匀;

(3)不溶于油、水或甘油药物,制成粉末再与基质混匀。

3.热熔法: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4.冷压法:主要应用于油性基质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生理因素

(1)用药部位不同,影响药物的吸收与分布。距肛门约2cm处,则50﹪-75﹪的药物不经门肝系统,可避免首过作用。

(2)直肠液的pH值7.4,且无缓冲能力,直肠液的pH是由进入直肠的药物决定的。

(3)直肠内无粪便存在有利于药物的吸收。药物在直肠保留时间越长,吸收越完全。

药物化学

维生素A类的代表药物

维生素A醋酸酯为微*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能溶于三氯甲烷、乙醚、脂肪和油中,不溶于水。本品在空气中易氧化,遇光易变质。本品的化学稳定性比维生素A好,因此临床上常将本品或维生素A棕榈酸酯溶于植物油中应用,在体内被酶水解得到维生素A.m.P.56~60℃。

维生素A对紫外线不稳定,易被空气氧化。在加热或有金属离子存在时,可促进这种氧化反应。氧化的初步产物是环氧化合物,这种环氧化合物在酸性介质中发生重排,生成呋喃型氧化物,但在无氧情况下,可耐热至℃。

维生素E类结构特点

理化性质

维生素E的结构由苯并二氢吡喃及2位上的C—l3侧链两部分组成。侧链饱和的为生育酚系列,侧链为(3,7,11)一三烯的命名为生育三烯酚。另外,根据苯并二氢吡喃环上甲基的数目和位置的不同,维生素E和生育三烯酚又各有四个同系物即α、β、γ、δ。生育酚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强弱因苯环上取代的甲基数目及位置不同有差异,活性顺序为α-生育酚β-生育酚γ-生育酚δ-生育酚。维生素E类的天然来源为植物油,以麦胚油、花生油和玉米油中含量最为丰富。天然来源的维生素E有三个R型手性碳,为右旋体。人工合成品为外消旋体,活性约为天然来源的40%.常使用的药物为d一生育酚的醋酸酯,《中国药典》称维生素E.

维生素E的构效关系研究表明,分子中羟基为活性基团,且必须与杂环氧原子成对位。苯环上甲基数目减少和位置改变,均导致活性降低;缩短或除去分子中侧链,活性降低或消失。维生素E的立体结构对活性也有影响,右旋维生素E的活性最强。

维生素D类代表药物

维生素D2(VitaminD)为无色针状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遇光或空气均易变质。本品在三氯甲烷中极易溶解,在乙醇、丙酮或乙醚中易溶,在植物油中略溶,在水中不溶。

本品用三氯甲烷溶解后,加醋酐和硫酸,振摇后,初显*色,渐变红色,迅即变为紫色,最后成绿色。可用此反应来鉴别本品。

本品促进小肠黏膜对钙、磷的吸收,促进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提高血钙、血磷浓度,协同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促进旧骨释放磷酸钙,维持及调节血浆钙、磷正常浓度。

本品适用于维生素D缺乏症的预防与治疗、慢性低钙血症、低磷血症、佝偻病及伴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骨软化症、家族牲低磷血症及甲状旁腺功能低下,也可用于治疗急、慢性及潜在手术后手足抽搐症及特发性手足抽搐症。

维生素D3(VitaminD3)为无色针状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遇光或空气变质。本品在乙醇、丙酮、三氯甲烷或乙醚中极易溶解,在植物油中略溶,在水中不溶。

药物分析

凯氏定氮的方法

将含氮药物与硫酸在凯氏烧瓶中共热,药物分子中有机结构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机结合的氮则转变为无机氨,并与过量的硫酸结合为硫酸氢铵,经氢氧化钠碱化后释放出氨气,并随水蒸气馏出,用硼酸溶液或定量的酸滴定溶液吸收后,再用酸或碱滴定液滴定。

盐酸氯丙嗪的鉴别

含量测定

一、鉴别

1.氧化反应

吩噻嗪环可被不同氧化剂如硫酸、硝酸氧化而呈色。如加硝酸5滴显红色,渐变为*色。

2.紫外吸收光谱

氯丙嗪在nm和nm有最大吸收,在nm吸收度约为0.46.

3.Cl-反应

沉淀反应与硝酸银生成白色沉淀,可溶于氨试液。

氧化反应与二氧化锰硫酸反应产生氯气,使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4.红外光谱

二、盐酸氯丙嗪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

1.原料药:非水溶液滴定法。

侧链脂氨基具有碱性。由于为盐酸盐,滴定前加入一定量的醋酸汞试液,使生成难离解的氯化汞,在进行滴定。

2.片剂:紫外分光光度法。

在波长nm测定吸收度,按吸收系数法测定标示量百分含量。

3.注射剂:紫外分光光度法。

维生素C在nm有最大吸收,为防止抗氧剂维生素C干扰,在nm波长处测定。

药物中杂质的分类

药物中的杂质按来源可分为一般杂质和特殊杂质。一般杂质是指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在多种药物的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容易引入的杂质,如酸、碱、水分、氯化物、硫酸盐、砷盐、重金属等。特殊杂质是指在个别药物的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引入的杂质。

药物中所含杂质按其结构又可分为无机杂质和有机杂质。按其性质还可分为信号杂质和有害杂质,信号杂质本身一般无害,但其含量的多少可反映出药物的纯度水平,有害杂质对人体有害,在质量标准中要加以严格控制。

药典中规定的各种杂质检查项目,系指该药品在按既定工艺进行生产和正常贮藏过程中可能含有或产生并需要控制的杂质。凡药典未规定检查的杂质,一般不需要检查。对危害人体健康、影响药物稳定性的杂质,必须严格控制其限量。

药学专业知识二临床药物治疗

小儿腹泻病药物治疗

1、感染性腹泻病:①水样便腹泻(约占)多为病*或产*素性细菌感染,一般不用抗生素。②如伴有明显中*症状不能用脱水解释者选用抗生素治疗。③粘液脓血便患者(约占30%)多为侵袭性细菌感染,可选用口服庆大霉素,多粘菌素E,*连素,氯霉素,痢特灵,复方新诺明,丁胺卡那霉素,小儿慎用氟哌酸。④伪膜性肠炎为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应立即停用已用抗生素,选灭滴灵,万古霉素,利福平等口服。霉菌性肠炎首先停用抗生素,采用制霉菌素,酮康唑或克霉唑口服。⑤阿米巴痢疾及兰氏贾第鞭毛虫肠炎采用灭滴灵口服,⑥隐胞子虫肠炎采用大蒜素口服。

2、对迁延性或慢性腹泻病患者,抗生素仅适用于分离出特异病原的病例,并要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药物。

3、微生态疗法:目的在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抵御病原菌定殖侵袭,有利于控制腹泻,可选用促菌生,回春生,增菲康,乐托尔等。

4、补充微量元素与维生素:锌、铁、维生素PP,A,B12和叶酸,有助于肠粘膜的修复。

心肌梗死西药治疗

1.硝酸酯类: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通常给予硝酸甘油静脉滴注24~48小时。对伴有再发性心肌缺血、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需处理的高血压者更为适宜。

2.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或噻氯匹定。

3.抗凝药:肝素、尿激酶和链激酶等。

4.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在起病的早期,如无禁忌证应尽早使用。

5.ACEI类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有助于改善恢复期心室的重塑,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从而降低死亡率。

灼伤的药物治疗方法是什么

轻度灼伤可口服麻醉药(如可待因),用或不用非类固醇抗炎药或阿司匹林均可起到镇痛效果。严重灼伤的镇痛通常需静脉注射麻醉药(如吗啡,哌替啶)。在4~5年内接受过免疫接种的患者,仅需皮下或肌内注射破伤风类*素0.5~1ml作为加强免疫,否则应肌内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u(必要时每6周重复1次),并同时开始主动免疫。

临床药理

布美他尼不良反应

1.水与电解质紊乱常为过度利尿所引起,表现为低血容量、低血钾、低血钠、低氯碱血症等。低血钾症的症状为恶心、呕吐、腹胀、肌无力及心律失常等,严重时可引起心肌、骨骼肌及肾小管的器质性损害及肝昏迷,故应注意及时补充钾盐,加服留钾利尿药可避免或减少低血钾的发生。长期应用还可引起低血镁、K+和Mg2+之间的内在关系已明确,当低血K+与低血Mg2+同时存在时,如不纠正低血Mg2+即使补充K+也不易纠正低血钾。

2.高尿酸血症和高氮质血症前者主要由利尿后血容量降低、胞外液浓缩,使尿酸经近曲小管的再吸收增加所致。另一原因是利尿药和尿酸经有机酸分泌途径排出时相互竞争,长期用药时多数病人可出现高尿酸血症,但临床痛风的发生率较低。

3.胃肠道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大剂量时尚可出现胃肠出血。

4.耳*性呈剂量依赖性,表现为眩晕、耳鸣、听力减退或暂时性耳聋,依他尼酸最易引起,且可发生永久性耳聋。组织学检查发现耳蜗管基底膜毛细胞受损伤,内淋巴电解质成分改变,如Na+、Cl-浓度的升高等可能与耳*有关,耳*性主要发生在肾衰者使用高剂量利尿药时。布美他尼的耳*性最小,为呋塞米的1/6,对听力有缺陷及急性肾衰者宜选用布美他尼。

噻嗪类利尿药药理作用

1.利尿作用噻嗪类药物作用于髓袢升枝粗段皮质部(远曲小管开始部位)抑制NaCl的再吸收,此段排Na+量达原尿Na+的10%~15%,尿中除含较多的Cl-及Na+外,还含K+.长期服用可致低血钾、低血镁。本类药物具有碘酰胺基的结构,对碳酸酐酶有轻度抑制作用,所以也略增加HCO3-的排泄。

2.抗尿崩症作用噻嗪类利尿药能明显减少尿崩症患者的尿量,主要用于肾性尿崩症及加压素无效的垂体性尿崩症。其机制与噻嗪类对磷酸二酯酶的抑制作用有关,因此增加远曲小管及集合管细胞内cAMP的含量,后者能提高远曲小管对水的通透性。同时因增加NaCl的排出、造成负盐平衡,导致血浆渗透压的降低,减轻口渴感和减少饮水量,也使胞外容量减少和导致尿量减少。

3.降压作用它们是重要的抗高血压药物。

概述头孢妥仑匹酯片适用症

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消化链球菌属、卡他布兰汉氏球菌、痤疮丙酸杆菌、大肠杆菌、枸橼酸杆菌属、克雷伯氏杆菌属、肠杆菌属、沙雷氏菌属、变形杆菌属(奇异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摩根氏杆菌属、普罗威登斯菌属、流感嗜血杆菌、拟杆菌属中,对本剂敏感菌引起的下述感染症。

1、毛囊炎、疖、疖肿症、痈、传染性脓疱疮、丹*、蜂窝织炎、淋巴管(结)炎、化脓性甲沟炎、瘭疽、皮下脓肿、汗腺炎、感染性粉瘤、慢性脓皮病。

2、乳腺炎、肛门周围脓肿、外伤及手术创面等的浅在性继发性感染。

3、咽喉炎(咽喉脓肿)、急性支气管炎、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炎、扁桃体周围脓肿)、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感染时)、慢性呼吸道疾患继发感染、肺炎、肺化脓症。

4、肾盂肾炎、膀胱炎。

5、胆囊炎、胆管炎。

6、子宫附件炎、子宫内感染、前庭大腺炎。

7、中耳炎、副鼻窦炎。

8、眼睑炎、麦粒肿、眼睑脓肿、泪囊炎、睑板腺炎。

9、牙周炎、牙冠周炎。

药医院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有效期药品管理制度内容

1.目的:合理控制药品的经营过程管理,防止药品的过期失效,确保药品的储存、养护质量。

2.依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3.适用范围:本公司进货验收、在库养护、出库复核和销售过程中的药品效期的管理。

4.责任:质量负责人、验收员、养护员、保管员、营业员对本制度的实施负责。

5.内容:5.1药品应标明有效期,未标明有效期或更改有效期的按劣药处理,验收人员应拒绝收货。

5.2距失效期不到X个月的药品不得购进,不得验收入库。有效期不到一年的药品,每月应填报《近效期药品催售表》,上报质量负责人。

5.3药品应按批号进行储存、养护,根据药品的有效期相对集中存放,按效期远近依次堆放,不同批号的药品不得混垛。

5.4对有效期不足X个月的药品应按月进行催销。

5.5对有效期不足X个月的药品应加强养护管理、陈列检查及销售控制。

5.6及时处理过期失效品种,严格杜绝过期失效药品售出。

5.7严格执行先进先出,近期销出,易变先出的原则。

颠茄的使用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

一、颠茄的使用注意事项

1.对本品过敏者、哺乳期妇女、前列腺肥大、青光眼患者禁用。

2.服用本品后如症状未缓解或消失,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3.儿童、老人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4.孕妇及高血压、心脏病、返流性食管炎、胃肠道阻塞性疾患、甲状腺机能亢进、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慎用。

5.如服用过量或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请立即就医。

6.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7.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二、颠茄的不良反应

1.较常见的有:口干、便秘、出汗减少、口鼻咽喉及皮肤干燥、视力模糊、排尿困难(老人)。

2.少见的情况有:眼睛痛、眼压升高、过敏性皮疹及疱疹。

磺酰脲类药物作用机制

(1)对胰岛β细胞的作用:已知SU在发挥对胰岛β细胞的作用时,必须先与β细胞表面的SU受体相结合,然后与β细胞表面的ATP敏感钾通道藕联,使此通道关闭,细胞膜去极化,从而释放胰岛素。因此,SU能刺激β细胞释放胰岛素,从而降低血糖。不同的SU结合的SU受体不同,如格列本脲是与KDa受体蛋白结合,而格列美脲则是与65KDa受体蛋白结合,因而不同的SU对β细胞的作用并不完全相同。

(2)胰外作用:SU可以促进肝糖原合成,减少肝糖的产生,并能减缓肝脏葡萄糖向血液中的释放速率。同时,SU可使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增加,并可增加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的数量,从而使机体的胰岛素敏感性增加。

药物*理学

常见的药物中*有哪些

安眠药中*。在老年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睡眠依赖于安眠药。一般镇静药,如地西泮等难以奏效,逐渐升级至中枢催眠药。且量越用越大,因此安眠药中*时有发生。

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司可巴比妥中*:病人初期兴奋、狂躁、惊厥,随后转为抑制、嗜睡、神志模糊、口齿不清、朦胧深睡以至深度昏迷。晚期四肢瘫软、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瞳孔缩小、呼吸浅而轻以至呼吸衰竭。

水合氯醛中*:病人有恶心、腹痛,重症有肝和肾功能损害、尿少、昏睡以至昏迷、呼吸浅慢、口唇紫绀、呼吸肌麻痹、反射消失、脉细弱、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等。

甲喹酮中*。病人有头昏、步态不稳、烦躁不安、谵妄等症状,也可出现呼吸抑制、肺水肿及昏迷。少数病人有出血倾向或脑水肿。

地西泮类药物中*。地西洋类药物虽属镇静催眠药,但服用过量亦可引起中*。应引起老年人的注意。

洋地*中*。洋地*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但其治疗剂量与中*剂量十分接近,老年人耐量差,极易发生中*。

洋地*中*时,病人有头痛、头晕、眼花、*视、厌食、恶心、呕吐、腹泻及各种心律异常如室性期前收缩、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有的病人原有心房纤颤,突然心律变得整齐,心电图呈典型的洋地*中*图形。

阿托品、东莨菪碱中*。病人先有皮肤和粘膜干燥、口渴、吞咽困难、面部潮红、瞳孔扩大、视力模糊、心动过速、尿潴留等副交感神经受抑制的症状。重症病人出现中枢兴奋症状:言语增多、幻觉、烦躁、谵妄、惊厥等;继之转为抑制、嗜睡和昏迷。东莨菪碱中*者昏睡多于兴奋。此时取病人尿液滴滴入猫眼内,即可引起瞳孔扩大,有利于帮助诊断。

水杨酸钠、阿司匹林中*。病人可因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腐蚀作用出现恶心、呕吐、胃痛,同时有眩晕、出汗、面色潮红、耳鸣、鼻出血、视力模糊和胃肠道出血,蛋白尿、酮尿、早期呼吸性碱中*,继之代谢性酸中*、脱水、失钾,重症者烦躁不安、脉速、抽搐、昏迷、呼吸和周围循环衰竭。

引起中*的常用药物类型

各国引起药物中*的药物基本类似,如抗生素﹑磺胺类药﹑解热镇痛药﹑镇静催眠药等。以青黴素过敏反应为例,休克型最严重。美国例严重青黴素反应中休克型占88%,死亡率9%。中国曾报导例青黴素反应,其中78例为休克型,34例死亡。其他如氨基糖类抗生素所致的耳聋﹑氯黴素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在磺胺类药物*性的反应中,药疹占第一位,其乙醯化物结晶可阻塞肾脏,影响排尿功能,产生尿闭甚至肾功能衰竭乃至死亡。解热镇痛药引起的胃肠道出血以阿司匹林最为突出,服过阿司匹林1周胃出血明显者约80%,每日失血约3~10ml.引起缺铁性贫血,小儿阿司匹林中*多见。

中国自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后,对药物中*的报导逐年增多。通过例病人发生的*副反应分析,例病人发生了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占27.26%,男性高於女性。应用抗生素出现*副反应的占41.44%,两例因用头孢唑而致死,两例因用庆大黴素引起肾功能衰竭,心血管系统药物发生*副反应占21.17%,91例中8例出现洋地*中*。长期服用苯妥英钠可产生纯红细胞再生障碍。

药物中*的诊断对病史的询问和临床检验与一般疾病基本相同,但对药物中*的鉴别诊断比较复杂。首先应区分病人出现*性症状是由於病情发展所致,还是因用药引起,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遇有皮疹突然发生,应考虑与药物或*物有关。医生要特别询问服药史,用药品种﹑剂量和时间,还要熟悉每一种药物的不良反应,瞭解患者家族药物*性反应史。中*症状潜伏期对诊断的参考意义很大,多数为1~2天,最多不超过10~12天。

药物中*的预防和治疗药物品种多,*副反应发生率高,危害性大,鉴别诊断难度大,因此预防药物中*更加重要。首先要瞭解药性和用法,严格管理,患者应按医嘱合理用药,遇有不良反应立即停药就医。

药物性肺炎

药物性肺炎(Drug-inducedpneumonitis)为药物所致的医源性疾病,是药物及其代谢产物通过直接细胞*性和过敏反应引起的肺部的炎症反应。是药物引起的全身不良反应的一部分。前者的发病率大约为10-20%,其中对肺的不良反应约占5-8%.药物对肺的不良反应多种多样,可以是暂时的、可逆的,停药后即恢复,也可以是永久性损害;有的急性起病,有的慢性起病,严重者甚至可以危及生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执业药师备考西药学中药学的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