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加长“三伏天”里,最痛苦的事儿莫过于皮肤病出来搞事情,痒呀、痛呀、出水呀,真是要折腾死人了,有木有?最近,医院皮肤科门诊的就诊患者也是与日俱增,皮肤科医生们每天都要被无数夏季皮肤病患者包围着,被阳光晒伤的、被蚊虫叮咬严重的、起热痱子的、皮炎湿疹加重的、真菌感染的......,皮肤科已进入就诊高峰期。
面对这么多夏季皮肤可能遭遇的状况,湿热的天气无疑是最大的元凶。怎么做才能免受皮肉之苦?
▎酷刑一:无处不在的紫外线不只会让你变包公,还会引发皮肤过敏
?支招:防晒工作必须到位,管住嘴也很重要
?指导医师:刘俐
医院中医美容科主任主任中医师
刘俐介绍,夏季是皮肤晒伤和紫外线过敏患者较多的季节,进入三伏天后该类患者增加了二成左右。出现大面积晒伤和过敏的症状的患者为数不少,不同年龄的人群都有。紫外线无处不在,它是造成皮肤老化的最主要原因,并可造成皮肤晒伤或引起日光性皮炎等皮肤过敏症状。紫外线的强度会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强,同时海面、雪地的紫外线强度同样高于普通地面,因此,喜欢夏季登山或游泳的人更容易遭受紫外线的侵害。
紫外线过敏后,多数人皮肤会出现红斑、丘疹,也有会出现水疱和液体渗出,甚至严重者日久累积会造成皮疹变厚、变硬,出现光化性类网织细胞增生症,表现为皮肤表面会出现肥厚斑块。因此,进入高温季节,外出或户外运动时一定要做好防晒。尽量避免中午紫外线较强的时段外出,外出时需配备遮阳帽、遮阳伞、太阳镜、防晒服等,并及时、正确涂抹防晒霜。
如何正确使用防晒霜?
防晒霜的正确选择与使用很重要。对于防晒而言,抵御UVA和UVB同样重要,选购产品时也要选择同时含有SPF(指防晒品产品预防UVB的指数)和PA(指防晒品产品预防UVA的指数)值的产品。
SPF指数越高,所给予的保护越大,但对肌肤的刺激也就越大,因此要根据具体环境选择合适指数的防晒霜。如果是平常上班的话,选SPF15、PA+以上的产品就可以。如果在户外运动的话,宜选SPF25~SPF35、PA++的产品。如果是到海边游泳时,则选SPF35~SPF50、PA+++即可。
防晒霜涂抹20分钟后才开始起效,需要每天间隔时段重复涂抹才有效,并不是一次涂抹一劳永逸。一般室内4-5小时、户外2-3小时需要重新涂抹,而海边补涂的频率则要更高。不同人群应选择适合自己肤质的防晒产品,如儿童皮肤娇嫩,应涂抹专用防晒霜,老人皮肤易敏感,应使用防晒指数中等或较低的防晒霜,以免引发过敏。针对油性皮肤、爱起痘痘的人,则适合使用清爽不油腻的乳液状产品。
同时,一些食物(如菠菜、芹菜、香菜、芒果、菠萝等)、口服药物(四环素族、灰*霉素、磺胺类、萘啶酸、雌激素类等)、外源性光敏物质(美容化妆品、清洁剂中的香料、防腐剂、苯胺及苯胺类衍生物、染料等)也会引发某些人的皮肤光敏反应,在食用时请注意。
海边暴晒后,可使用冰牛奶和水按10:1的比例混合后湿敷在受伤的皮肤上,每次20分钟,1-2小时1次。若症状未能缓解,或已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过敏等症状,千万不要搔抓,也不要乱涂皮炎平等药膏,医院就医,以免导致病情加重。
▎酷刑二:夏季蚊虫最活跃,被“强吻”至少会让你皮肤过敏
?支招:不要抓挠及时涂药,穿行山林不要穿太少
?指导医师:宫淑敏
医院皮肤科门诊部主任主任医师
蚊虫叮咬引起皮肤过敏是夏季主要的皮肤过敏之一,最常见的会引起虫咬皮炎、丘疹性荨麻疹等。宫淑敏介绍,夏季以来,每天每个门诊大夫就能接待近20余名因蚊虫叮咬而来就医的患者。蚊虫通过其口器刺伤皮肤,其唾液或*液侵入皮肤,由于蚊虫的唾液或*腺的浸出液中含有多种抗原成分,这些抗原在进入人体皮肤后可与抗体产生变应性反应,进而引起炎症反应。其主要症状为在皮肤上会出现绿豆至花生米大小略带纺锤形的鲜红色风团样损害,顶端常有小水疱,散在分布或数个成群,红肿、痒痛,可能会合并皮肤感染,严重者甚至会引发乙型脑炎等疾病。
蚊虫叮咬后应及时有效处理,一定不要随便搔抓,以免加重病情。若病情较轻,可在患处涂抹复方茶多酚搽剂、复方曲安奈德搽剂等药物,减轻蚊虫叮咬的痒和肿胀。如果是严重的叮咬伤,医生一般会使用抗过敏药物,病情更严重的则会使用激素类药物,但需医院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此外,针对肿胀较为严重、痛痒感较重的“大*疱”,推荐使用中医的“刺血拔罐”疗法,见效快,疗效好。在被*蚊子叮咬后的24小时之内是刺血拔罐最佳治疗时间,不妨一试。专家提醒,在野外活动时,尽量避免在草地、树林中长时间坐卧,而且最好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不要穿凉鞋,对裸露的皮肤可涂抹驱虫剂,室内要正确使用驱蚊产品,有效避免蚊虫侵扰。
▎酷刑三:夏季湿疹最爱找上你
?支招:规避过敏原,注意卫生,慎用激素
?指导医师:杨*
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主任医师
杨*介绍说,湿疹一直是最常见的皮肤过敏病症,成人与儿童无一幸免。在所有皮肤疾患中,湿疹皮炎的发病率最高,占皮肤病总数的30%以上。湿疹急性期会出现红斑、丘疹、水疱,伴有渗出,而慢性期就会有皮损增厚的现象,瘙痒也会比较明显,湿疹容易反复发作。夏季,鱼、虾、牛羊肉等食物有可能诱发湿疹,吸入物,像花粉、屋尘螨等也是湿疹的另外一个诱因。同时,环境因素,如日晒、日光、炎热、干燥等也可能导致湿疹。此外,动物的皮毛,各种化学物品,比如说洗洁精、洗衣粉、肥皂、化妆品、合成纤维的摩擦,可能诱发湿疹或加重湿疹病情。遗传和精神因素也是诱发湿疹的因素之一。
杨*介绍,找出过敏原因是治疗和预防复发的关键。医院进行过敏原检测,找出源头并尽量避免与之接触,根据病情的轻重程度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进行脱敏治疗。用药一定要遵医嘱,不能滥用“皮炎平”之类的药膏,以免病情加重,延误治疗。
患者要注意日常皮肤保湿,不要过度洗澡,洗澡后要及时涂保湿剂,避免搔抓。如果已经出现渗出,患处不要沾水以免感染。尽量避免日晒,不要洗温泉或蒸桑拿,会加重病情。饮食应清淡,尽量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衣服面料要选择纯棉、柔软、透气性好、浅色系。尽量避免到公园等花粉、柳絮较多的地方。注意室内卫生,及时除湿、除螨、除菌,注意空调定期清洁。坚持运动,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提高机体抵御能力。
▎酷刑四:夏季排汗多、散热不畅,孩子们就容易起痱子
?支招:抱抱要适度,保持皮肤干爽,不能只认痱子粉
?指导医师:董昳莅
医院小儿皮肤病专诊副主任医师
董昳莅介绍说,夏季婴幼儿皮肤比较容易起痱子。痱子一般是由汗腺导管堵塞或排泄障碍引起的,炎热的夏季最易发病。由于婴幼儿皮肤较为娇嫩敏感,夏季天气炎热爱出汗,比较容易生痱子。此外,生活环境湿热、久病卧床或维生素A缺乏的人群也容易生痱。
痱子分为许多类型,儿童夏季最常见的是红痱,学名红色粟粒疹,好发于腋窝、肘窝、胸、颈、背以及儿童的面部、臀部,主要症状是开始出现红斑,然后就变成密集排列的粟粒大小的丘疹或丘疱疹,周围有红晕,会有灼热和刺痒的感觉。还有一种脓痱,学名脓疱性粟粒疹,也是儿童较为常见的,主要表现是在痱子的顶端有针头大小的浅表性小脓疱,也会有刺痒感,好发于四肢屈侧、阴部等皮肤皱褶部位。儿童湿疹、尿布皮炎、接触性皮炎较容易引发这种痱子。
董昳莅提醒说,因为痱子比较常见,许多人并不注意及时治疗,日常护理也不到位,容易因搔抓过度引发感染,导致病情加重。同时,痱子也容易和真菌、湿疹等皮肤病混淆,家长误将孩子的湿疹当痱子治的病例也时有发生,这也会延误治疗。若发现皮肤上起痱子了,面积不大,可以外用痱子粉或炉甘石氧化锌洗剂,主要起到收敛爽肤的作用。若外用痱子粉2-3日仍没有起色,或面积较大已继发感染,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进一步抗感染等对症治疗。
此外,夏季一定要做好室内通风、散热,有效避免出汗。选择宽松、吸汗透气性好的衣服,勤洗澡,勤换衣服。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温水即可,但每日洗澡频次不宜过多,一般一次即可,保持皮肤清洁干爽。平时服用绿豆汤、金银花煮水等,清热解*。夏季尽量避免长时间抱着孩子,可让宝宝单独在凉席上玩耍,以免散热不畅,捂出痱子。
▎酷刑五:真菌最爱潮湿温暖,易得脚气不稀奇
?支招:足部干爽卫生,避免传染
?指导医师:王玲
医院真菌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王玲介绍,足癣(俗称脚气)是致病性皮肤癣菌在足部感染引起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在人群中发病率很高。真菌喜在潮湿而温暖的环境生长,因而夏季足癣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
足癣主要分为水疱鳞屑型、浸渍糜烂型、角化过度型。足癣如不及时治疗,蔓延扩大,可引起甲癣、体癣,丹*、蜂窝织炎、淋巴管炎等并发症的出现。因此,需要及时治疗,有效预防。每种类型足癣治疗方法各有不同,重在对症和坚持,不能随意滥用偏方,以免加重病情。
足癣的预防关键在于注意卫生。应保持足部干爽,勤换鞋袜。夏季选择透气性好、舒适的鞋子,尽量不要选择不易透气的旅游鞋、皮鞋、胶鞋、特殊工种使用的水鞋等。鞋子不穿时应放于干燥通风处适当晾晒,或者用电吹风将其里面吹干。足癣患者可经常向鞋袜内撒咪康唑粉剂以杀死鞋内真菌。足癣患者应单独使用拖鞋、擦脚巾、脚盆、袜子等日常生活用品,经常煮沸消*,以避免家人间的传染。足癣患者尤其是有渗出者切忌用热水烫洗,以免病情加重,渗出增多。
(信源:大连健康指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