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国新办举行“加快建设能源强国全力保障能源安全”新闻发布会。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和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司长李福龙、电力司司长何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章建华(徐想/摄)
章建华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能源工作,年,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我国新时代能源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擘画了中国能源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能源战线坚定不移推进能源革命,能源强国建设进一步推进,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有力支撑服务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能源消费清洁低碳转型步伐加快。年以来,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20%,以年均约2.9%的能源消费增长支撑了6.2%的国民经济增长。能源消费结构显著优化。煤炭消费比重从年的65.8%下降到年的56%,年均下降1.4个百分点,是历史上下降最快的时期。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同期从16.9%上升到25.5%,占能源消费增量的60%以上。全国超低排放煤电机组超过10亿千瓦。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73.6%,替代散煤1.5亿吨以上。全面供应国六标准车用汽柴油,建成全球最大的充换电网络,累计建成充电设施.8万台。实施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在发展中国家率先实现了人人有电用。建成万千瓦光伏扶贫工程,惠及6万个贫困村、万户贫困户。持续优化用电营商环境,全面推行用电报装“三零”“三省”服务以来,累计为用户节省办电投资超过亿元。在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评价中,我国“获得电力”指标排名大幅上升到第12位,跻身于“全球最佳实践行列”。
二、能源供给能力和质量显著提升。我国发电装机超过24亿千瓦,人均电力装机由年的1千瓦增长至1.7千瓦,人均用电量从千瓦时增长至近千瓦时,超过英国、意大利,接近德国、法国等国家。电力安全运行水平全球领先,没有发生过大面积停电事件。年,全国煤炭产量达到41.3亿吨,比年增加2.6亿吨。大型煤矿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70%以上。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历史性突破11亿千瓦,占总装机的比重达到45.8%。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2.49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9.9%。建成33条交直流特高压线路,“西电东送”规模超过2.9亿千瓦。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达到万千瓦。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超过万千瓦。油气总产量由年的3.15亿吨油当量增长至年的3.65亿吨油当量。原油产量实现连续3年回升,天然气产量实现连续5年增产超过亿方。
三、能源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建立了完备的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成功研发制造全球最大单机容量万千瓦水电机组,具备最大单机容量达10兆瓦的全系列风电机组制造能力,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多次刷新世界纪录。常规油气勘探开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页岩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和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国和一号等大型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系统掌握具有四代特征的高温气冷堆技术,多种各具特色的小型堆技术正在进行工程示范准备。世界首台万千瓦煤电机组投入运行,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5万千瓦燃气轮机实现满负荷稳定运行。
四、能源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发用电计划有序放开、交易机构独立规范运行、电力市场建设深入推进。年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3.8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45.5%。向社会资本放开增量配电业务,实施5批个增量配电改革试点项目。在电力交易机构注册的售电公司约家,形成多买多卖的市场竞争格局。
五、能源国际合作布局更加优化。高质量推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成功举办两届“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发起成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成员国数量已达到33个。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政府间能源合作机制,与30多个能源类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建立合作关系。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切实让绿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华龙一号”等自主核电技术装备出口实现突破,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海外落地,光伏产业为全球市场供应超过70%的组件。与周边国家油气、电力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中国在国际能源舞台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为推动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建设更加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了重要力量。
以下为记者提问环节内容整理:
问:“十四五”是碳达峰的攻坚期、窗口期,能源是碳达峰的重要领域,国家能源局采取了哪些举措推动碳达峰目标实现?在全球能源供应紧张的情况下,中国能源碳达峰工作能否如期实现?
章建华:国家能源局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狠抓“十四五”能源规划和能源领域碳达峰方案的落地实施,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具体是:
一是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去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增加了约1.3亿千瓦,去年10月超过了10亿千瓦大关。今年上半年新增装机又超过万千瓦,5月份进一步突破了10亿千瓦,预计到年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将达到18%左右。另外,今年以来,还核准开工了6台核电机组。
二是积极推动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我们大力实施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暖改造。年,已经完成改造2.4亿千瓦,今年将继续改造2.2亿千瓦,为“十四五”累计改造6亿千瓦的目标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是加强终端用能的清洁替代。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提前完成了规划目标,清洁取暖面积达到了亿平方米,清洁取暖率达到73.6%,累计替代散煤超过1.5亿吨,对降低PM2.5的浓度、改善空气质量的贡献率超过1/3。我想,大家生活在北京,应该感受得到这些年空气质量的改变,应该来说,我们在这其中还是作了贡献的。另外,我们加快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截至今年6月份,我们已累计建成万台,形成全球最大规模的充电基础设施。年将满足超过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在去年全球能源供应紧张、欧洲多国重启煤电的形势下,我国非化石能源发展保持力度不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了0.7个百分点,就是从15.9%提高到16.6%,保持了十八大以来的年平均增速,从现在到年,我们预计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按平均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持续增长,我们有能力也有信心实现年前碳达峰的目标。
问:在能源供应安全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双重压力之下,国家能源局如何判断我国面临的能源发展改革的新形势和新局面?
章建华: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实现一个长久的能源安全可靠供应,我国能源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在保证能源安全的前提条件下,持续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我国能源发展的趋势是化石能源消费总量要逐步减少,风电、光伏为增长最快的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新增供应量中占较大的比重。风电、光伏是能源绿色转型、低碳转型的一个重要的主力能源,但是它波动性大、不能连续稳定出力,所以我们为了保障能源安全的供应,能源发展改革还是着重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要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稳增长与调结构,立足于我国能源基本国情,处理好发展与减排、整体与局部、短期与中长期的关系。今后,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能源需求总量还将持续增长,所以在“双碳”目标的约束下,要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推动构建新型的电力系统,统筹好非化石能源特别是新能源与化石能源之间的互补和优化组合。能源消费总量中越来越多要来自于非化石能源,在能源可靠供应方面,化石能源要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
二是要深入推进能源体制改革。要健全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市场机制,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力市场体系,推进适应能源结构转型的电力市场建设,深入推进能源领域“放管服”改革,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实现化石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减少的同时,要保持能源安全供应能力不下降。可再生能源成本快速下降的同时,其绿色价值还要得到充分体现,有效发挥不同品种能源的保障作用,促使其更大范围内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高耗能产业向清洁能源丰富的地域聚集,引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三是要加强能源法治建设。继续将法治政府的建设摆在一个突出的位置,健全能源领域法律法规体系,加快推进能源法的立法,电力法、煤炭法和石油储备条例等的制修订。通过系统的立法、执法、普法和监督工作,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把能源领域的各项管理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的轨道,为建设能源强国构建坚实的法治保障。
问:最近一些地方出现了很炎热的天气,比如浙江政府要求人们有序利用电力,并且要求一些工厂减产。请问,您如何评价这样的一些情况?以及这样的情况在今年夏天是否还会更进一步恶化?
何洋:今年7月份以来,在浙江或者中国局部地区出现了一些负荷侧响应情况,主要是当地为应对高峰负荷作出的负荷侧响应,引导用户通过市场化方式主动降低负荷。我们看到进入7月份以后,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增长和气温比去年同期偏高,特别是全球大范围出现了持续性的高温天气,我们国家的电力消费和电力负荷也在较快增长。7月12—15日,这几天全国的负荷屡创新高,在7月15日,最高的电力负荷达到了12.6亿千瓦,当日发电量达到了亿千瓦时。随着“七下八上”负荷高峰期的来临,我们预计全国用电负荷还将继续攀升。“七上八下”,就是7月下旬到8月上旬这段时间,是我们国家一般传统用电负荷最高的时候。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国家能源局今年以来提前着手,制定了多项强有力措施,全力以赴做好迎峰度夏的各项保障工作,这里借这个机会和大家汇报有关情况。
首先,在电力保障方面,做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持续加强电力供需的监测和分析。我们与气象部门做好协调联动,跟各地的能源主管部门、电网、发电、行业协会做好对接会商,研判全国的电力供需形势,及时全面准确掌握各省的电力供需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作出应对,同时指导各地和企业做细做实电力保供的应对方案,做到心中有数。
二是推动重大电力项目的建设投产。今年上半年,全国新投产的各类电源合计万千瓦,自去年迎峰度夏以来,全国新增投产各类电源1.8亿千瓦,今年上半年新增投产电源万千瓦。从去年7到今年6月底迎峰度夏之前,我们各类电源投产总和是1.8亿千瓦。我们也新投产了陕北到武汉、白鹤滩到江苏等跨省区的输电通道,向华东、华中地区输送能力增加了万千瓦。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些电源和电网项目的投产,有效增强了电力保供能力,也大大增强了我们应对迎峰度夏的保供底气。
三是提升发电燃料的保障和运行出力水平。目前,我们全国的电煤库存充足,电煤库存的水平达到了历史同期的最好水平。我们煤电的出力受阻和非计划停运的发电容量也降到了历史上的最低,这也进一步夯实了电力保供的基础。
四是指导各地做好电力需求侧响应。刚才记者同志提到,有些地方作了电力需求侧响应,是全球通用的一个电力负荷管理手段,主要是通过电力需求侧响应,利用市场化方式引导电力用户主动错峰、避峰,同时还能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这个方式可以有效达到减少尖峰负荷的目的,这样也会促进全社会的经济效益达到最优。
近年来,电力负荷呈高速快速增长的趋势,电力负荷增长增速远高于电量增长,每天的电力峰谷差日益加大,也就是说,每天电力最高峰和最低谷的差额现在越来越大。在这种夏季高峰用电的时候,采取适当的错避峰措施是必要的,但是我们会坚决守住不拉闸的底线,坚决确保民生用电。
关于煤炭保障方面,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压实了煤炭增产的保供责任,我们与各产煤省区签订了煤炭安全保供责任书,明确了煤炭生产任务。
二是稳定了煤炭保供政策,明确将去冬今春煤炭保供政策统一延续到年3月,充分释放先进产能。
三是坚持全国煤炭产量调度,对产煤省区产量和运行情况做到每日调度,第一时间掌握全国的煤炭生产动态,及时帮助地方和企业解决在煤炭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四是加快先进产能性的投产。今年以来,核准了煤矿项目先进产能万吨/年,调整产能万吨/年,并推动试生产产能万吨/年。
五是加强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监管,我们现在对煤炭企业和发电企业签订的电煤中长期合同的履约情况进行监管,督促中长期合同能够切实履约,保障发电用煤正常供应。
通过上述措施,尽管近期出现了历史罕见的高温天气,电力负荷也都创出了新高,但是全国的电力供需还是平稳有序的。总体来讲,我们对能源电力供应保障有信心,也请大家放心,国家能源局会继续全力以赴做好迎峰度夏电力保障工作,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生产的用能用电需求。
章建华:因为用电尖峰有的时候一年只有几个小时,这几个小时如果要配机组,就等于一年它只发挥几个小时的作用,所以通过一些需求侧响应给它降下来,降下来以后对整个电力行业的发展会有更好的作用。
问:去年以来,我国提出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这将如何影响能源行业的发展未来?
李福龙:从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这个事各方面都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