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国实施了“全面放开”的政策,所以,在放开初期,有很多人都感染了新冠;感染新冠之后,大部分人没有大恙,只会出现发热、咳嗽以及胸闷无力等上呼吸道疾病,但是,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重症。
现如今,新冠病毒的致病性虽然大大减弱,但是传染性依旧很强,人们很容易就会被传染上病毒;那么,这些到现在还没有阳过的人,都是什么人呢?
01现在还没阳的人,都是什么人?
1.免疫力强的人
有些人的免疫力很强,比如有的人不管在家里还是单位都处于“病毒圈”当中,身边的人都是阳性患者,但是这个人却没有被感染,这种人可能真的有很强的免疫力!这种人不仅能抵抗新冠病毒,还能抵抗其他病毒!
2.防护措施到位的人
有些人非常细心和耐心,对这个病毒也很重视,不管专家怎么说,症状有多么轻微,都是按照初衷,把防护措施进行到底的人。
对于这种人来说,出门时会戴口罩,包里常备有洗手液和酒精喷雾,与外面的人保持社交距离,各种防护措施齐全,一点都不含糊!对于这种人来说,病毒拿他“没办法”。
3.表面没阳,“暗中”阳的人
有一种人,表面上好像没有阳,但其实,病毒已经在这些人体内存在了;但是,由于这种人的抵抗力强,体内的免疫细胞比较强,在病毒来袭的时候,很快就把病毒“打败”了,而那些伟大的保卫细胞依旧沉默寡言,低调不告诉主人;一般来说,这种人“阳了”,自己还不知道。
一般来说,这种人也就是专家说的“无症状感染者”,已经被感染了,但是一点症状都没有,所以,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阳性,因为现在没有检测核酸,所以,就当没有阳过。
4.喜欢呆在家里的人
喜欢呆在家里的人一般可以免受病毒侵害,有些人在平时喜欢待在家里,放开之前准备了很多东西,然后一直待在家里;外面有病毒,不出去见病毒,当然不会阳性!
5.全面接种疫苗的人
有网友分享说,由于全程打了四针疫苗,所以至今未呈阳性;有了疫苗的保护,就相当于有了一个“罩子”,把病毒拒之门外。
6.顺其自然的人
事实上,心理学对生理学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心态好的人更健康,更不容易生病,更不容易感染病毒。
有一种人,放开后一直很淡定,认为自己反正肯定是阳性,所以,随时准备在阳性的时候“招待”病毒,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反而没有感染新冠病毒。
7.以上都不是的人
还有一种人,以上的这些都没有做到,就不是阳。
有人说没打疫苗,还抽烟,也喝酒,甚至在家照顾几个阳性患者,什么防护措施都不做,就是不做!一般来说,这种人是幸运的。
不管怎样,到现在都没有阳的人,还是很厉害的,但是,春节期间聚集、走亲访友的人群仍有被感染的机会,所以,还没有检测出阳性的伙伴要谨慎,照顾好自己!能晚阳,就晚阳。
02新冠转阴之后,还会变阳吗?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转阴后,确实有部分患者会再次检测呈阳性。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新冠病毒是冠状病毒,病毒基因组可能发生变异,虽然感染者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但是,变异的病毒可能会改变其生物学特性,当人体再次暴露时,可能导致人体再次感染。
此外,核酸检测结果可能存在偏差,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如体内存在类风湿因子等干扰物质,或标本被细菌污染,或标本采集不合格等,这些原因都会导致检测结果异常,新型冠状病毒患者被判定为阴性。
03现在还没有“阳”的人,是否与众不同?
面对我国常见的变异毒株,感染风险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新冠病毒的传染性、患者自身因素、免疫力强弱、防护措施是否到位、是否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遗传等;与人们的体质、自身慢性病基础、接种疫苗等有关。
对于没有疾病基础且符合疫苗接种条件的工作来说,如果做好个人和自我保护,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风险也会降低。
但是,这种情况也需要大家从身边做起,远离已经威胁健康的烟酒,在做好日常防护措施的基础上,在公共人群密集场所佩戴口罩,勤洗手,必要时进行酒精消毒!以及尽量保护自身健康。不接触公共卫生食品、适度运动、均衡饮食等。
当然,也不排除无症状感染者,就是没有明显的症状,也没有相关的检测,比如抗原核酸等,而且身体恢复的很快,所以会觉得自己没有被感染。
又或者一些人在高峰期之前就已经感染了新冠病毒,体内有同种突变株抗体,这也会降低下次感染相关病毒的概率。
其实,这件事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夸张,只是因为一些因素而已,如果是遗传的话,在人体实验中发现,有些人可能携带特定的基因型,这使得这些人不太可能被感染,但这样的概率不是%,并不适用于所有人!
04春节后国内或将涌现大量“长新冠”
截至年1月18日,全球累计确诊6.67亿人,死亡.66万人。
新冠与普通流感和感冒不同,越来越多的新冠康复患者即使在转阴后仍然虚弱、咳嗽、容易疲劳。根据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发布的模型数据,年和年,全球将有近1.45亿人出现至少一种新冠症状。
“长新冠”,即新冠“后遗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定义,“长新冠”是指感染新冠病毒后症状持续3个月,至少持续2个月,且这些症状不能用其他疾病来解释。国内疫情将于年12月上旬放开,正好是春节后3个月,届时国内将出现一批新冠患者。
根据研究结果显示,6.2%的“阳康”人群至少有一种症状,典型症状包括乏力、呼吸和认知问题;不久前,世界卫生组织和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国际知名医学杂志《JAMA》上发表了一项关于全球万感染者后遗症的研究:3人感染新冠数月后,6.2%仍有至少一种症状;感染后1年仍有0.9%的人出现新冠的后遗症。
新冠发病率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一般来说,20岁以下新冠肺炎发病率较低,3个月后出现新冠的几率仅为2.8%;此外,对于20岁以上的人来说,女孩感染新冠后比男孩更容易患上新冠。
此外,新冠的发病与患者的感染程度密切相关,未住院、住院、入住ICU治疗的感染患者,感染3个月后发生新冠的比例分别为5.7%、27.5%、43.1%。
新冠最常见的症状是疲劳、呼吸和认知问题,其中,约3.2%有持续性疲劳,伴有身体疼痛或情绪波动;3.7%有持续性呼吸系统问题,主要症状为呼吸急促和持续咳嗽;2.2%有认知问题、记忆力减退或注意力难以集中。
春节后超万人长期新冠用药或成药店新风口,研究发现,在接种疫苗的情况下,奥密克戎后遗症的发生率仅为德尔塔毒株的24-50%;假设中国第一波感染高峰为50%,即感染人数为7亿;据保守估计,奥密克戎研发新冠的比例为3%,春节后新冠患者将达到2万左右。
面对新冠,并非束手无策,疫苗和加强保护可以降低感染新冠的风险。
年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接受两剂疫苗的幸存者患“长新冠”的风险几乎减半;在美国,超过四分之三的康复患者和五分之二的其他参与者受益于疫苗,包括那些被诊断患有严重疾病或癌症的患者。
此外,平时还要注意做好日常防护,尽量避免感染以及多重感染的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阳康”后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不断增强;数据显示,辅酶Q10、白蛋白、补气剂等品类销量均有明显增长,随着新冠感染人数的增加,可以看出增强免疫力、补充营养、改善睡眠等品类将在药店大行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