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蜂窝织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工笔画装饰性的表现形式39809 [复制链接]

1#

中国工笔画装饰性的表现形式


摘 要:装饰画对艺术的强调并不是很高,它注重与和谐的环境和美化的艺术类型作品。有人把装饰画比作绘画中的歌舞和韵味,是十分恰当的。国画的工笔画通过线条、色彩、构图,还是写实技巧中融入画面的工艺手法,这些元素相互呼应而创造出既有形象美又有装饰意味的艺术作品。


中国论文


关键词:中国画;装饰性;线条;笔法;构图


一、中国画装饰性的具体表现


中国画的装饰性偏重独立的.纯审美性的品格,也具备了东方民族的色彩。像徐渭、陈洪绶,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石涛、程邃、石?G,从清代乾隆年间的扬州八怪到近代的三任、吴昌硕直到现代的徐悲鸿、齐白石、李可染、张大千……他们都是才情过人。像现在山水画界的南陆北何,作品意境清新,有着十足的功力。他们的画是真正具备了东方民族特色的,健康昂扬的,调动千千万万人审美趣味的。像张仃先生早年对西方的构成和法则很精通,老境来临才发现只有中国的笔墨,才能抒发深刻的思想和博大的情怀,看他的画,不加解释,都会让我们深深的感动。风格像清风又如流水,存在于无休止的运动过程中,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到了一定的时节,必然会出现一定时节的景象。布丰讲“风格即人”,画中的思想和形式组成一幅画的风格,也可看作是一a种人格的显现。是一种品格的升华。中国画是因为以单纯的.纯欣赏性装饰绘画艺术形式和价值存在。如一些大型的装饰风景画,可以单独的作为欣赏性价值而使用在大的生活空间环境中,像如饭店、机场、礼堂等等。一些小的装饰风景画可以参与一些美术作品展览和室内的净化。在这样的环境中,画中的风格,里面所表达的品格不自觉的会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前段时间有幸把自己收藏的一套春夏秋冬出售,看来人们对生活的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二、中国画表现装饰性的元素


中国画的装饰性常采用线描写生的形式,近似中国画的“白描”。白描的“骨法用笔”要求是概括而简练的线条准确的表现对象,线条清晰并且明确,对景物的轮廓交代的细致和具体。中国画用笔简练准确,色彩典雅,刻画的非常细致、线的组织、色彩的运用,墨的黑白分布、细节的描绘,都有很强的装饰意味。用线造物达到“气韵生动”、“形神兼备”的效果。


1、国画中以线造型


白描是探求中国民族绘画特色的一把钥匙。初始的白描画,是以均匀流畅的线条为主来表现。到了唐朝吴道子才把白描发展到有粗细的变化,能表现出衣服的厚重感和动感,到了北宋,李公麟把线条的特性发挥到了最完美的境界。他线条不单单来表现物体的轮廓,也用不同的笔法来表现物体的体积、质感、运动感等,在嘉庆年间,邹德中在著作《绘画发蒙》中,单单中国古代人物衣服的褶纹,就总结出了十八中描发,称为“十八描”,使的线的变化与造型的形式美紧密相连。


2、线的灵动性


线有长短、曲直、虚实、疾缓等变化,线的曲直合理的分配使画面呈现刚柔并集的艺术效果。用笔疾缓的合理配合会使画面的变的有节奏与和谐感。线条的走势、节奏、变化、穿插、动感、质感等等,都是通过笔的变化体现出来,中国古代的画家们通过实践的积累还总结出了“五忌”、“六要”。通过线的变化,可以把画装饰的灵动,自然。


3、笔法是线描的精髓


中国画的线条,唐代以前是很单纯的,中锋用笔,落、行、收,力道均匀,粗细一致,墨迹也自始至终。但即使这样,也出现了柔和匀洁的春蚕吐丝的线条,有瘦硬刚劲的铁线描,虽看似无多大变化,可是他给人们的美感却是丰富的,有的像天上的行云,有的向空中飞动的游丝,有的想演奏家手里的琴弦,有的像战士拿着的戟剑,它体现着画家们不同的风格。唐朝吴道子把白描发展到有粗细的变化,慢慢出现了“十八描”,像有伸曲自然柔而不弱的“马蝗描”,有挺拔中含婀娜多姿的“镢头钉描”,有笔法沉着执笔紧束的“曹衣描”等等,种种笔法让画面呈现丰富多彩的景象,更多的装饰了画面,丰富了人们的视野。


4、色彩的和谐


在色彩上,如青绿山水,遣将山水,也是源远流长。不同风格流派的中国山水画作品,汇入民族传统绘画艺术的长河。南齐谢赫在六法论中曾提出“应物象形,随类赋彩”,就提出了“类”,成为工笔画不变的上色的格言。不同的风格流派。他通过不同的色彩语言表现着不同的情感,使画面于观赏者很好的沟通和交流。工笔国画的色彩表现深浅浓淡,颜色的色彩表现与水墨一样,目的不再写真,是起一种装饰的作用。人们追求的是质朴、平淡的趣味,审美意识要求色彩单纯又和谐同时又有内涵的装饰意味。因此中国画的色彩里充满着情感、理性、装饰化。


三、中国画中构图的讲究


构图是画家表达自己对待事物和问题的想法,把创作的意念和想法初步转化为视觉上的形态,形成具有个性的艺术风格。构图是绘画的骨架,是支撑一幅画整体的骨骼。它不仅表达整幅画的内容而且还能具体的分析内容,目的不单单是形式美,它主要是通过美的形式来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不像西方画,真实的三维空间、光影、明暗,国画二维空间的表现有很强的装饰性。中国画在构图时可以把一些不在同一时空的事物,通过思考和想象把他们组和到一起,尽情的表现出来。


自然界有远近、有明暗、有强弱等,国画的构图有藏也有露,虚虚实实,这样才使画外有画,不至于一览无余。像宋代毕史良的《溪桥策杖图》,画中人物显露,小亭隐藏,显示出隐士们所想的竹林中的幽静小亭。画船只画帆,画高塔只画塔尖,其余的用云断法或者藏在树林中,虚虚实实,相互对比衬托,更有一番画意。


参考文献:


[1]《中国美术史》,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装饰之源》,倪建林著。


[3]《装饰画》,李家旭、刘静宜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作者简介:吉林大学研究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