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治疗药物 http://pf.39.net/bdfyy/bdfyw/统筹:陈凌墨*忠
文字:陈凌墨陈倩周萍英刘丁维张建林
摄影:*士峰刘中灿王永胜
通讯员:曹京柱张哲何武涛张玉书李慧敏
视频剪辑:何婷
铭记历史
是拥抱未来的最好姿态
铭记英雄
是走向未来的力量源泉
历史风云七十载。
牺牲的英雄,
为和平而战,
浩气长存;
健在的老兵,
曾九死一生,
他们就是活着的历史。
在纪念中国人民 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楚天都市报采访了 第十五*6位老兵,推出《血战上甘岭-英雄老兵忆战友》,讲述6位英烈的故事。
12:57
92岁老兵魏迪仁把*继光的事迹讲了一辈子
他用胸膛堵住了冒着火舌的枪
*继光
几十万发炮弹在一天之内扔到3.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是怎样的一种惨烈?
魏迪仁经历过。
年10月20日清晨,朝鲜上甘岭前线,血雾弥漫。担任中国人民 十五*一三五团宣传干事的魏迪仁,正在团指挥部值班,执行上传下达的任务。
一三五团二营六连连长万福来打来为了攻下.9高地零号阵地,六连战士*继光用自己的身躯堵住敌堡枪眼,英勇牺牲。
一天后,在魏迪仁的陪同下,《战场报》记者麦斯坐在团指挥部防空洞门口,写下一首长诗——《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继光》。新华社记者王玉璋、石峰也来了。很快,*继光的事迹传颂到祖国各地。
历史长河奔流,远去了枪林弹雨。68年之后,92岁的魏迪仁面对楚天都市报记者的来访,仍清楚记得那个壮烈的日子,饱含热泪回忆自己的战友——
中国人民 特级英雄、十五*第四十五师一三五团二营六连六班班长*继光,中国人民*队历史上获得最高功勋的士兵。
上甘岭战役打响后,年10月19日夜,二营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9高地。
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前沿零号阵地上敌人的火力点突然复活。时近拂晓,再不拿下将贻误整个战机。
关键时刻,*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率两名战士攻坚。
魏迪仁
三位战士腰间插满了手榴弹,向零号高地爬去。照明弹使整个山坡变成了白天,敌人的火舌密集扫来,三人相继倒了下去。
没过几秒钟,*继光重又匍匐前进。万福来看到,两名战士一死一重伤,*继光也受了伤。
距敌火力点只有不到10米了!*继光顽强机警地爬到了碉堡下,那里是敌人射不到的死角。他蹲了下去,回头朝战友们看了一眼。
这时,最为悲壮的一幕出现了:只见*继光猛地站起来,身子向上突地一挺,奋力地向碉堡扑了上去,用胸膛堵住了冒着火舌的枪口!
敌人的机枪哑了。战友们喊着“为*继光报仇”,冲了上去,一举将阵地夺了回来。
战斗结束,战友们冲过去,发现*继光趴在地堡上,两手还紧紧抠着沙袋。战友们把*继光抱下来,但见他胸膛被火药烧黑,弹洞像蜂窝一般……
87岁老兵周德全深情缅怀邱少云
烈火焚身他一声不吭直至牺牲
邱少云
“之前我是一个从来没有上过战场,没见过死人的学生兵,在医疗队接受任务的第一个上午,我上了18台手术。”周德全说。
当时前线非常艰苦,炊事班离前线驻地很远,送饭需要通过封锁线,冬天送过来的馒头到了防空洞就成了冰疙瘩。住的坑道也潮,不少战士都患上了关节炎。战士们虽然受了伤,但轻伤不下火线。
“邱少云个子一米七左右,瘦黑的,当时我们5个人围着用盆装的菜,蹲在坑道吃饭。他说‘大姐,说个老实话,我们要是能吃上一顿白菜炖豆腐,那就算过年了。’”
邱少云“小老乡”的身份,让周德全倍感亲切,“我看到他脚上的袜子破了帮他缝了左脚,后来发现右脚也是烂袜子,袜子也烂了,又继续缝,结果邱少云说自己还有一只破袜子。”
“后来顺势把他被子也缝了,被子又烂又脏,没办法,撕了两半,把好的一半放在上面缝,邱少云很感动啊,还落泪了。”
周德全
年10月,邱少云所在部队担负攻击金化以西美*为首的联合国*前哨阵地高地。11日夜,部队组织余人在敌阵地前沿潜伏。一颗燃烧弹正好落在邱少云身边,飞迸的火星溅落在他的左腿上,燃烧液燃遍他全身,为避免暴露,确保战友的安全和攻击任务的完成,他放弃自救,咬紧牙关,任凭烈火燃烧,直至壮烈牺牲。
90岁老兵李天恩找回活着的“烈士”
一级英雄柴云振乡间埋名33年
柴云振
中,他因受重伤救治转院,与部队失联后,他脱下戎装回到家乡。谁也不知道,他的身上遗留下24处伤痕;谁也不知道,他曾出生入死、为共和国立下赫赫战功。
年,战局犹紧,部队多次找寻未果,只能认定他为烈士。没想到,33年后,已“牺牲”的他,被一条92字的寻人启事找回。
他是中国人民 一级战斗英雄、 特等功臣获得者、朝鲜一级自由独立勋章获得者柴云振。
年12月26日,老英雄安详离世,享年93岁。而写下那条寻人启事,找回英雄的,是另一位 老兵,空降兵某*原副师职研究员李天恩。
现年90岁的李天恩,向楚天都市报记者讲述寻找柴云振的故事,仍然难掩激动:“他一见到我,就不停地说,回家了!”
找到柴云振时,李天恩露出短一截的右手食指,这就是在朴达峰那个生死搏斗的战场留下的印记之一。
当时阵地上只剩他一个人,忽然听见身后有脚步声,4个高大的美国兵已经冲上来,柴云振立即举枪扣动扳机,当场击毙了3个美国兵,手臂、腰部等多处也被敌人的子弹击中。
子弹用完了,他冲上前去与美国兵搏斗。双方扭打在一起时,柴云振右手食指被咬断。随后,敌人抓起一块岩石,对着柴云振的脑袋狠狠地砸下去,他当下失去知觉,美国兵也随即逃走。
因为手受伤不能再拿枪参加战斗,柴云振隐姓埋名回四川岳池县的农村务农。如果不是看到《四川日报》上的那条寻人启事,他的子女都不敢相信,父亲竟然是一位大英雄。
李天恩
年10月,经中央*委批准,柴云振作为中国人民 战斗英雄代表团成员,应金日成的邀请前往朝鲜参加中国人民 赴朝作战35周年纪念活动。期间,金日成两次接见柴云振,并给他颁发了“一级自由独立勋章”。金日成说:“找到柴云振,历史应该改写过来,柴云振不是烈士,是活着的英雄。”
95岁老兵曹光福讲述孙占元英雄壮举
英勇排长抱着手榴弹滚入敌群
孙占元
战斗中,他拖着被炸成重伤的双腿,爬着继续指挥战斗,轮番用两挺机枪掩护战士,炸毁了敌人最后三个火力点,歼灭敌人80余人。
当敌人再次涌入阵地,他毫不犹豫抱起捆在一起的6颗手榴弹,从山坡上滚入敌群,与敌*同归于尽。
牺牲后,他被 总部先后追认为“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同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他就是孙占元。为了纪念他的英勇壮举,他的家乡三弓水村,改名为“占元村”。
说起英雄孙占元的故事,95岁湖北老兵曹光福眼含热泪,“当年我们同属一个营,还在一个防空洞里同吃同睡,在一个战壕里并肩作战,他是让人敬佩的英雄。”
曹光福
“孙占元是一个特别爱护战士的老兵,行*中,他常帮别人扛枪、背米袋,宿营时为战友们补衣服、钉鞋带,还常常用自己不多的津贴为战士们购买日用品、救济有困难的战友。”曹光福回忆说。
年10月14日,在上甘岭战役反击.9高地2号阵地的战斗中,孙占元率全排担任突击作战任务。17时30分,孙占元带领突击排进入主峰2号阵地,隐蔽待击。19时,他跃率部发起猛烈冲击,敌*4个火力点拦阻,孙占元当即用机枪掩护,很快控制了局面。
但在敌人的不断反击中,孙占元腿部负伤,为了不影响士气,他一声不吭。战友易才学发现他声音颤抖,才发现孙占元的腿被打断了,身边的泥土被鲜血染红。
此时山下,敌*又开始反击。孙占元当即命易才学爆破敌*最后一个火力点,当敌人从侧面再次涌入阵地时,双腿严重受伤的孙占元毫不犹豫抱起6颗手榴弹,从山坡上滚入敌群,与8个敌人同归于尽,为后续部队扫清了障碍,顺利完成了突击任务。
94岁老连长张计发回忆当年壮烈瞬间
通信兵用身体接通炸断的电话线
牛保才
上甘岭战役第一天上就打出了19万7千发子弹,1万枚手榴弹,枚手雷,两座高地表面工事全部被炸毁,山头被削低2米。
战斗中,15*45师团二营电话班副班长牛保才,为了保证指挥部与前线的电话畅通,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用嘴咬住线头,让电流从自己的身体通过,保证了部队的通讯联络长达3分钟,直至壮烈牺牲,年仅25岁。 为这位英雄电话兵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中国人民 二级英雄”称号。
10月22日,在中国人民解放*联勤保障部队第医院,楚天都市报记者见到94岁的老英雄、 第15*45师团7连连长张计发,听他讲述了英雄战友牛保才的英勇事迹。
近现代战争中,指挥通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别的战士遇到炮弹还能躲,而通信兵却一刻也不能等。”张计发说,哪里爆炸最激烈,他们偏偏要往哪里跑。
战斗正式打响后,坑道里的 守备部队,在炮击刚开始就立即呼叫几公里之外的营指挥所,但炮火实在太猛烈,步话机的天线刚架起,就被炸掉。短短的几分钟里,坑道储备的13根天线全数被炸毁,无法与指挥部取得联系。
这时,牛保才站了出来,冒着密集的炮火前去接线。牛保才冒着浓烈的硝烟和纷飞的弹片,在线路上不知来回跑了多少次,才把断了的线头连接起来。这时,快接近前沿阵地时,一颗炮弹飞来,在牛保才身旁爆炸,他的身上多处负伤,腿也被炸断,接线的工具也丢失了。
张计发
在战场上,时间就是胜利,为了尽快接通电话,他剥开两段电话线的绝缘胶皮,然后一手紧攥一段,用牙齿咬住另一段,他将自己的身体化作了那缺失的一段电话线,足足坚持了三分钟之久,直到壮烈牺牲。
就靠这三分钟,团副团长王凤江迅速传达了紧急作战命令。战斗结束后,当战友找到牛保才遗体时,烈士依然保持连线的姿势!
95岁老兵赵永成泪忆英烈侬廷秋
他拉响手榴弹和美*同归于尽
侬廷秋
上甘岭战役中,当连排干部全部牺牲,全连只剩下7个人时,他挺身而出指挥战斗,接连打退美*3次进攻,歼灭美*余人。
最后阵地上只剩下他1个人,子弹也打光了。当美*再次冲上来时,他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消灭了围上来的美*,自己壮烈牺牲。年4月, 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二级英雄”荣誉称号。
他就是侬廷秋, 步兵第四十五师一三三团一营一连机枪班班长。说起当年战友的英雄事儿,时任一连连长、今年95岁的赵永成当场落泪,“这一仗,打得太惨烈了,每一个没能回来的人都是英雄!”
赵永成
“炮弹太密集了,飞机、火炮把山头都炸平了一截,还有重机枪在扫射。”赵永成回忆,他们躲在阵地里不敢轻易露头,“我们都是趴在地上,或者在战壕里观察,敌人冲锋,我们就扔手雷、用机枪回击。”
“他的英雄事迹,我们活着的战友个个都铭记在心。当时的 ,没有一个怕死的,每逢战斗,个个奋勇杀敌,很多人都没能活着回国。”赵永成介绍,入朝作战期间,每次作战前,他和战友们都会找一块白布条缝在衣服上,上面写清楚自己的姓名和家乡,不求能有幸马革裹尸还,只希望阵亡后战友能把骨灰带回家乡。
在一次侦察任务中,赵永成派出的一个班的战士完成任务后,在回部队的路上误入敌人雷区,无一人生还。在上甘岭战役中,赵永成和他的指导员分别带领部队两面包抄,在攻下山头阵地时见了最后一面,胜利的笑容尚未露出,一颗炮弹直接落到了指导员的身上,战友尸骨无存。
雄赳赳,气昂昂, ……
久违的旋律,
穿越了硝烟和炮火的岁月,
穿越了近70年的时光。
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
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
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
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致敬最可爱的人!
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编辑:*琳吴质
点亮
向英雄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