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皮肤病
EnvironmentalSkinDiseases
◆◆◆◆
导语
本篇推送的主要内容是马匹常见的由环境因素诱导的皮肤性异常症的介绍,重点强调了每一种疾病的皮肤病学特征。
环境因素诱发疾病是很常见的,而且常常是马医学上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原因之一。在很多情况下,化学中*、霉菌*素中*、和肝中*性植物中*导致的皮肤异常症,均很明显并具有诊断意义,但是在预后、治疗和经济方面与其他器官的异常相比就不那么重要了。
目录
机械性损伤
●擦烂
●血肿
●异物
●坏疽
●皮下气肿
●瘘管
热损伤
●烧伤
●冻伤
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植物性*素
●含羞草苷中*
●白萼花中*
真菌*素中*症
●穗霉菌中*
动物性*素
●蛇咬伤
光照性皮炎
●光*性
●感光过敏
阳光照射的各种影响
摇头病
瘙痒和神经疾病
机械性损伤
擦烂
擦烂是一种浅表炎症性皮肤病,发生在皮肤接触的间隙,因此容易受到运动摩擦,局部温度升高,残留水分浸渍,和碎屑堆积引起的刺激。当这些因素出现到一定程度时,不可避免地会引起角质层的溶解、渗出和继发性细菌感染。
擦烂偶见于母马。分娩时的乳房充血是生理性的,但也可能严重到足以引起腹部、乳房和乳头水肿。在多数情况下,水肿在分娩后2~3天内消失。然而,如果是广泛的且持续的水肿,则可能会导致擦烂在乳沟间以及乳房和大腿内侧接触的皮肤间发生。病变包括渗出,结痂,继发性细菌感染,在严重情况下甚至坏死。可能伴随恶臭。受影响的部位可能会发生疼痛,也可能没有痛感。
诊断基于病史和物理检查。治疗包括日常使用温和的抗菌香皂,收敛剂冲洗,并用粉末除尘,以减少摩擦。通常在3至4周内可以完全愈合。
血肿
血肿是在组织内形成的界限性出血区。它是由突发的、严重的、钝性的外部创伤导致的血管损伤引起的(例如摔倒)。病变通常是急性的,皮下的,波动的,可能疼痛也可能没有痛感。血肿最常见于骨折后、难产后的外阴及马驹胸上。
诊断是根据病史,物理检查,以及穿刺显示血液的病灶。大多数血肿被机化和部分溶解。如果需要通过手术切开、排空、修复等手段,先等血肿机化。
图13-1.小马驹胸部血肿。(由R.Pascoe提供)
异物
病因和发病机制
最常见的外来物质来源于植物,尤其是木屑以及旱雀麦、白茅、二歧三芒草、三叶草和狐尾草的种子和芒。其他与马匹皮肤损伤有关的异物包括铁丝碎片、飞镖、仙人掌棘、子弹和缝合材料。
临床特点
异物引起的典型病变包括丘疹、结节、脓肿和引流道病变,可能会以各种组合形式出现。继发性的细菌感染是很常见的,在异物被清除之前,对手术引流和抗生素治疗反应不完全。受影响的区域可能会发热,疼痛,水肿,也可能没有这些症状。病变最常见发生于腿部、臀部、鼻镜和腹部。病变可能发生在异物穿透后的几天至几个月里。缝线反应通常出现在术后6~28个月。
诊断
鉴别诊断包括感染性和无菌性肉芽肿和脓肿,以及肿瘤。明确的诊断要依据病史(是否暴露),物理检查(是否有可触及的异物),X光,超声检查和外科检查。超声检查是检测马皮肤和肌肉中各种异物的良好成像技术。病理组织学表现包括肉芽肿到肉芽肿性皮炎和脂膜炎,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找得到异物,也可能找不到异物。
临床治疗
移除异物是唯一成功的治疗方法。继发性细菌感染通常需要全身抗生素治疗。所有枪伤都必须进行清创和切除失活组织,在一期外科手术后4到5天内进行二次愈合或者延迟缝合即可康复。
坏疽
坏疽是一个临床术语,用来描述严重的组织坏死和脱落。坏死处可能是潮湿的,也可能是干燥的。坏疽的病理机制是阻断动脉或静脉的供血。湿性坏疽是由于淋巴和静脉回流障碍加上感染(腐败)而引起的,是发生在卧姿动物中与骨性突起和压力点相关的压疮的并发症。潮湿坏疽表现为病变区域肿胀、变色,伴随恶臭和组织的逐渐分解。干性坏疽发生于动脉供血被阻断,但静脉和淋巴引流保持完整的情况,并不会发生感染(木乃伊化)。干性坏疽呈干燥、变色、革质外观。
坏死的原因包括(1)外部压力-压疮,绳子擦伤,收缩带,不合适的鞍辔,(2)内部压力(严重水肿),(3)烧伤(热、化学、摩擦、辐射、电气),(4)冻伤,(5)*液(蛇咬),(6)血管炎,(7)勃起症,(8)各种感染(梭状球菌,葡萄球菌)(图13-3)马驹远端肢体的坏疽和脱皮是由缺氧和脱水引起的。
图13-3.胸廓和前腿近端部位的梭菌感染。注意黑色,革质,下垂,坏死的皮肤。
皮下气肿
病因和发病机制
皮下气肿被认为是气管穿孔、食管破裂、穿透性伤口(尤其是腋窝)、梭状芽孢杆菌性蜂窝织炎/肌炎的后遗症。严重的皮下肺气肿是纵隔气肿的后遗症,也可能是由于腹部,膈肌和胸部肌肉为对抗闭合性声门炎而产生强烈收缩造成的。空气从破裂的肺泡进入血管周围间隙,沿血管外膜迁移,到达纵隔。由此,空气通过筋膜到达颈部、面部、躯干和四肢的软组织,产生皮下气肿。
临床特点
皮下气肿的特征是柔软的,波动的,有皮下捻发音的皮下肿胀。病变通常是非疼痛的,动物也没有严重的疾病,气性坏疽(梭状芽孢杆菌感染)除外。
诊断
诊断根据病史和物理检查,可能还需要对胸部和腹部进行X光检查。无菌皮下气肿通常不需要治疗,除非范围广泛,致其失能。多数病例是良性的,大约在1到2周的时间内可以自愈。极少数的情况下,严重的皮下气肿也会导致致命的并发症,包括急性胸廓受限,呼吸性酸中*,胸壁压迫,呼吸衰竭,咽后肺气肿,急性呼吸窘迫和颅内高压。
临床治疗
治疗需要针对根本病因。严重的皮下气肿可能需要通过切开气管,肋间置管手术或多处皮肤切口对胸壁软组织进行减压。
瘘管
瘘管是一种异常的沟通管道,通常连接于两个内部器官之间或连接于内部器官与体表之间。窦是一种异常的,允许脓液溢出体表的管道。
瘘管是常见的现象,通常与在穿透性伤口中留下感染药或异物有关。瘘管也可能是由于底层组织(如骨、关节、淋巴结)感染或预先注射感染所致。肋骨隔离或胸壁脓肿很少会导致胸内瘘管。
热损伤
烧伤
病因和发病机制
烧伤偶见于马匹,可能是热(谷仓、森林、和灌木丛火灾;热溶液意外溢出),电(触电;雷击),摩擦(绳索摩擦烧伤;跌落磨损),化学(水泡;不正确使用局部药物;滥用腐蚀剂)或辐射(放疗)所致。
烧伤的原因和烧伤面积很大程度上关系到病畜是否能存活下去。被火烧伤的病畜有很大的呼吸道受损的风险。大面积烧伤病畜会面临液体和电解质失衡,如果治疗不当,可能会迅速死亡。如果烧伤面积到达25%,通常会出现全身性症状(败血症、休克、肾功能衰竭、贫血)。当烧伤面积达到50%甚至更多时,动物通常会面临死亡。
失去了皮肤作为保护屏障,会使潜在组织受到侵袭性感染。虽然局部软组织损伤后48小时内微循环可以得到恢复,但烧伤后局部血管供应完全闭塞是其主要特征。这种无血管的坏死组织,破坏了体液和细胞防御机制,为细菌的增殖扩散提供了极好的介质,并有潜在的威胁生命的败血症。
临床所见
烧伤最常见于背部和面部。它们是按照严重程度分类的。一度烧伤累及浅表表皮,表现为红斑、水肿、发热和疼痛,一般愈合而无并发症。二度烧伤会影响整个表皮,以红斑、水肿、发热、疼痛和水泡为特征,通常适当的伤口护理下可以愈合。三度烧伤影响整个表皮、真皮和附属器官,其特点是坏死、溃疡、麻木和瘢痕化。积极的治疗,可能的话进行皮肤移植。四度烧伤包括整个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肌肉和肌腱。
诊断
诊断通常是很直接的,并基于病史和物理检查。典型的烧伤组织病理学特征为皮肤和深层组织逐渐变薄,形成凝固性坏死。电烧伤可显示出诊断性组织学特征,即从脱落的基底表皮细胞下端伸出的长而退化的胞浆突起,形成分隔表皮和真皮的空间。基底细胞的细胞核和高水平角质形成细胞的细胞核通常与胞质突起的边缘向同一方向延伸。这给出了角质形成细胞“立正”的图像。
临床治疗
烧伤创面的护理通常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1)彻底清洗(聚维酮碘或洗必泰);(2)外科清创;(3)日常水疗法;(4)局部抗生素。应避免使用封闭性敷料,因为它们容易产生封闭的伤口,导致细菌繁殖并延迟愈合。每天应清洗伤口两至三次,并重新使用局部抗生素。最常用的局部抗生素是磺胺嘧啶银,它是一种无痛、无污染、广谱的抗菌剂,具有穿透焦痂的能力。全身抗生素不能有效地预防局部烧伤伤口感染,并可能导致耐药菌的生长。许多被烧伤的马都会瘙痒,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其自残(药物、交叉捆绑等)。
烧伤愈合缓慢,可能需要数周才能让伤口通过肉芽填充愈合。由于形成疤痕的皮肤是无毛的,通常色素也有所脱失,因此应限制日照。烧伤瘢痕肿瘤———鳞状细胞癌、纤维肉瘤、纤维瘤、肉瘤,曾在马身上发现过,所以这些区域应该定期检查。
A
B
C
D
E
F
图13-4.A,热烧伤(谷仓火灾)。广泛脱毛。面部、颈部和肩部脱皮,局部溃疡。耳廓部分被烧掉了。B,下肢水肿。注意从冠状线到水线的溃疡。(由F.Blacken提供)C,肝细胞感光过敏。注意鼻口处浅色皮肤区出现明显的红斑。D,肝细胞感光过敏。鼻口处出现红斑和鳞屑。(由A.Stannard提供)E,肝细胞感光过敏。红斑、脱毛、溃疡、结壳和口部皮肤局部脱落。F,肝细胞感光过敏。小腿远端溃疡。注意皮肤背部溃疡是黑色的,革质的,坏死的。(由W.McMullen提供)
冻伤
病因和发病机制
冻伤是由于过度暴露在寒冷中而导致的皮肤损伤。这在已经适应寒冷的健康动物中是罕见的。冻伤更常见于新生儿;患病、虚弱或脱水的动物;先前存在血管功能不全的动物;以及患病前不久刚从温暖气候过渡到寒冷气候的动物。温度越低,风险就越大。缺乏遮蔽物,刮风和湿润减少了冻伤发展所需要的暴露时间。
临床特点
冻伤通常会影响耳朵的顶端,尾尖,乳头,阴囊和脚。这些部位往往没有被毛覆盖,血管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冻僵时,皮肤显得苍白,感觉减退,触感较凉。解冻后,轻者出现红斑、水肿、脱屑和脱毛。严重者表现为坏死、干性坏疽和脱落。
临床治疗
治疗因冻伤的严重程度而异。在轻微的情况下,可能不需要治疗。冻伤组织应通过温水(41℃~44℃)迅速解冻。如果不确定是否可以防止再次被冻伤,解冻应当推迟,否则由此造成的损伤可能更严重。复温后可使用温和的、保护性的软膏或乳膏。在出现坏死和脱落的严重病例中,应使用全身抗生素。在活性组织和无活性组织之间的明显界线出现之前,不应当进行手术切除或截肢。曾经受过冻伤的组织可能会对低温日益敏感。
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主要刺激物有一个共同点:如果它们在高浓度的情况下与皮肤接触足够长的时间,就会引发皮炎。不需要致敏作用。水分是一个重要的诱发因素,因为它降低了正常皮肤屏障的有效性,增加了刺激物和皮肤表面接触的亲密度。在这点上,出汗的马躯体的任意部位都是接触性皮炎的理想候选物。反应速度和反应强度取决于接触剂的性质、浓度、接触时间和皮肤原有的健康状况。尽管大多数刺激物是化学物质,但类似的皮肤损伤也可能是由于热损伤,阳光损伤和与活体接触造成的。
据报道,引起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的物质包括排泄物(粪便和尿液)、伤口分泌物、腐蚀性物质(酸和碱)、原油、柴油、松节油、皮革防腐剂、汞制剂、各种水泡、腿部汗液、不当使用局部驱虫剂(喷雾剂,浸泡剂,倾倒剂,湿巾)、刺激性植物(小头喷嚏草属[小头喷嚏草],白花菜[刺蜘蛛花],荨麻和小头荨麻[刺荨麻]和大戟属[大戟])、木材防腐剂、垫料和肮脏的环境。
临床特点
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在马身上很常见,而且比接触性过敏要常见得多。年龄、品种和性别不是影响发病的因素,除非当它们与接触剂接触马匹的频率有关。由于直接接触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面部,四肢远端,胸腹部,马具之下的部位昰最常受影响的地方。皮炎的严重程度从红斑、水肿、丘疹和鳞屑到水泡、糜烂、溃疡、坏死和硬痂不等。(图13-5至13-7)。瘙痒和疼痛是反复的。严重的刺激物、自体创伤或继发性细菌感染可导致脱毛、苔藓样硬化和瘢痕形成。白毛和白斑可能是暂时性的或永久性的后遗症。
在大多数情况下,接触剂的性质可以从皮炎的分布情况推断出来:口鼻和四肢远端(植物和环境物质,例如喷雾剂和肥料);单肢(水泡和汗液);脸和背部(喷雾剂、浸泡剂、擦拭巾);会阴和后腿(尿和粪便);与马具相关的区域(防腐剂、染料和抛光剂);以及胸腹部(垫料和肮脏的环境)。据报道,五氯苯酚(废机油、杀真菌剂、木材防腐剂和防蛀剂的一种成分)可导致严重的接触性皮炎和鬃毛尾毛的脱落。
一种类似于人类浸泡足的病例已经在马匹中被报道。所有动物都在冷水中站立了至少2到3天。临床症状包括早期疼痛,僵硬,不愿移动,皮肤浸没部分出现水肿和红斑。皮炎进展为坏死和脱落。(图13-4,B和图13-8)
图13-5.使用机油引起的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胸前出现脱毛,鳞屑和红斑。
图13-7.由于使用马具引起的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注意眼球周围的脱毛和褪色。
图13-6.由使用芥子油引起的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由W.McMullen提供)
图13-8.浸泡足。注意从冠状线到水线的溃疡,结痂,肿胀和脱毛(由J.Servantie提供)
诊断
一般的鉴别诊断包括接触性过敏反应,泥线虫性性皮炎和恙螨病。明确的诊断要基于病史,物理检查和在移除接触性过敏原后病情得到恢复。其病因通常是显而易见的,但偶尔可能需要相当多的调查工作,特别是当主人不愿意承认使用了导致皮炎的家庭治疗方法的时候。组织病理学检查包括不同程度的浅表血管周围皮炎,中性粒细胞或淋巴细胞是主要的炎症细胞类型。可能会看到表皮坏死和溃疡,以及继发性细菌感染的迹象。
临床治疗
必须识别和消除接触性过敏原。残留的接触剂和其他表面碎屑应该用大量的冷水和温和的清洁肥皂去除。其他症状的治疗可能包括局部和/或全身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在大多数情况下,清除接触剂7至14天后,皮炎即可消退。对于浸泡足,治疗包括保温,对症的局部药物以及必要的外科治疗。
植物性*素
含羞草苷中*
病因和发病机制
含羞草苷——一种有*的氨基酸,是强有力的脱毛发剂,会出现在含羞草(敏感植物)和银合欢(小乔木)中。这些植物最适合生长在湿润和半湿润的热带低地,并且根据植物的种类、其他可用饲料的数量以及马对饲料的选择不同,中*的影响有很大的变化。据报告,在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几内亚、西印度群岛、非洲、夏威夷和佛罗里达都出现过含羞草苷中*。
临床特点
含羞草苷中*的特点是鬃毛,尾巴和球节上的长毛逐渐脱落。可能会表现蹄部营养不良和蹄叶炎。
诊断
鉴别诊断包括硒中*、汞中*、脱毛症以及鬃毛和尾部发育异常。
临床治疗
通过消除马与相关植物的接触,所有的*性效应都可以迅速逆转。据报告,在饲料中添加1%的硫酸亚铁可减轻中*的严重程度。
图13-10.含羞草苷中*。注意毛发稀少的尾巴。(由R.Pascoe提供)
白萼花中*
白萼花(团扇荠)中*的特征是腿部水肿、椎板炎和发烧。临床症状从植物被食用后18至36小时开始,并在植物源被移除后2至4天消失。这种植物是十字花科(芥末科)的一员,在美国很普遍。并非所有接触了该植物的马都会受到影响。在实验条件下,一条或多条腿的水肿是最一致的临床症状,56%的马受到影响,出现或不出现椎板炎,并伴有或不伴有发烧。
真菌*素中*症
穗霉菌中*
病因和发病机制
穗霉菌是一种腐生真菌,生长在干草和稻草上,会产生被称为大细胞巨红血球单端孢霉烯(沙瑞托*素)的*素。这些*素会引起骨髓抑制,导致严重的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出血。此外,皮肤和粘膜会产生溃疡性坏死。
临床特点
穗霉菌中*主要发生在欧洲。临床症状通常在开始食用含*素饲料后1至2天内出现,其严重程度取决于摄入的*素量。最初的病变包括口腔、鼻区和嘴唇的疼痛性坏死性溃疡,然后出现大的鳞片、硬壳和裂缝。这些粘膜皮肤病变伴有结膜炎、鼻炎和下颌淋巴结病。2周内,出现全身症状:发烧、抑郁、厌食、出血、绞痛、腹泻、虚弱、跛足和兴奋过度。内窥镜检查可发现鼻道、咽部和喉部溃疡。心电图检查常发现二级心传导阻滞。当出现全身症状时,死亡就经常发生。
诊断
鉴别诊断包括寻常性天疱疮、大疱性天疱疮、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和药物反应。明确的诊断要基于病史、物理检查物理检查物理检查物理检查和从受污染的饲料中分离出穗霉菌及其*素(局部应用于幼鼠皮肤3天后,皮肤坏死(存疑))。出现全身症状的马的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组织病理学表现包括紫癜和坏死。
临床治疗
除了清除*素来源之外,没有明确的针对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如果可以防止进一步中*,则可在几天(早期,轻度病例)至两周内自然康复。
动物性*素
蛇咬伤
蛇咬伤最常见于春季和夏季,最常见于鼻子、头部、颈部和腿部。皮肤对*液的反应以快速、渐进性水肿为特征。水肿通常会消除牙痕、疼痛,有时还会局部出血。疼痛的程度是可变的。由于迅速肿胀和呼吸系统受损,脸部周围的咬伤可能很严重。瘀斑和变色在数小时后变得明显,并可能发展为坏死和蜕皮。各种全身症状,包括大量出汗,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或发展。在一项关于草原响尾蛇咬伤马的研究中,最常见的临床体征是咬伤部位肿胀(%的病例)、发热(63%)、心动过速(56%)、呼吸困难(56%)、呼吸急促(33%)和鼻出血(45%)。常见的血液学和生物化学异常包括贫血、白细胞增多、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肌酸激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和L-艾杜醇脱氢酶水平升高。
蛇咬伤的处理通常是复杂、艰巨并且存在争议的。在一般急性期(中*后24小时内),急救包括镇静和固定,以帮助减少*液的吸收和扩散。止血带只在咬伤后的前30分钟有用,而且只适用于腿部。咬伤的切开和抽吸是无效的,因为这对皮下组织有破坏性,对处理人员也有危险。
治疗的目的是预防或控制休克,中和*液,减少组织坏死,防止继发性细菌感染。牙印区域最小的组织反应表明马是被一条无*的蛇咬伤的,或者是一条释放很少或没有释放*液的有*蛇咬伤的。在这种情况下,治疗包括常规伤口护理,破伤风预防和抗生素。当出现中度至明显的局部组织反应,并伴有或不伴有全身症状时,治疗也可包括使用抗蛇*血清、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消炎药、镇静剂和止痛药、静脉输液、外科清创和其他形式的支持性护理。抗蛇*血清可用于被中度至重度咬伤的小型马、矮种马或小马驹,但如果在服药后4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抗蛇*血清治疗可伴有过敏反应和血清疾病反应。
有几个因素影响马的预后,包括从中*到开始治疗的延迟;咬伤后的运动量;蛇的大小;马的大小;咬伤的位置;一年内被咬伤的次数;蛇的年龄;以及蛇最后一次释放*液的时间。许多蛇咬伤都并没有*液。在一份关于马被草原响尾蛇咬伤的报告中,死亡马的数量占到了25%。
光照性皮炎
光照性皮炎是一个不断扩大的领域,在人类医学中,包括光动力学机制和各种在兽医学中没有认识到的特殊疾病。光*性和光敏性是临床兽医最关心的问题。光*性是典型的晒伤反应,是对光照的剂量相关反应。当皮肤因产生、摄入、注射或接触光动力剂而增加对紫外线损伤效应的敏感性时,就会发生光敏性。光过敏是一种对化学物质(全身性或接触性)和紫外线照射的反应,在这种反应中可以证明免疫机制。当接触剂引起光敏性或光过敏时,就会发生光接触性皮炎。植物光敏症是由接触某些植物引起的。
光*性
光*性(日光性皮炎、光化性皮炎、晒伤)发生于没有被毛发充分覆盖的白色皮肤、浅色皮肤或受损皮肤(例如脱色或疤痕区域)的光化反应。这种情况发生在皮肤暴露在直射或反射的阳光下。发病的速度和反应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与动物有关的各种因素、日照时间和日照强度。在夏季,上午9点到下午3点,阳光最强烈。日照强度受到海拔的影响。海拔每增加米(0英尺),日照强度就增加4%。光*性的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但它涉及浅丛和深丛的表皮和血管。暴露于UVB和UVC会导致浅表表皮(所谓的“晒伤细胞”)形成一簇空泡状表皮角化细胞,以及凋亡角化细胞、血管扩张和渗漏、朗格汉斯细胞和肥大细胞的耗尽,以及组胺、前列腺素、白三烯的组织水平升高。其他血管活性化合物、炎性细胞因子、粘附分子和活性氧。
氧中间体—超氧自由基(O2-)、过氧化氢(H2O2)和羟基自由基(HO·)—在太阳损伤的发病机制中可能特别重要。这些物质消耗抗氧化剂,吸收中性粒细胞,并能破坏和降解结缔组织的所有成分。天然防御(抗氧化剂)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维生素E、维生素C和辅酶Q。
感光过敏
所有类型的感光过敏都有三个基本特征:(1)皮肤内有光动力剂的存在,(2)同时暴露于足够数量的紫外激光的某些波长以及(3)缺乏色素和毛发的皮肤更容易吸收这些紫外激光。无论所涉及的光动力剂的类型是什么或它如何到达皮肤,所有的炎症反应都被认定为有相同的基本发病机理,并产生相似的临床症状。影响反应严重程度的因素包括皮肤中活性色素的数量和暴露在阳光下的程度。
感光过敏根据光动力剂的来源进行分类。(1)初级光敏化(预先形成或代谢产生的光动力剂通过摄入、注射或接触到达皮肤),(2)肝细胞感光过敏(血藻红蛋白水平升高与肝脏异常有关),(3)由异常色素合成(卟啉)引起的感光过敏以及(4)突发性感光过敏。
马匹中存在着感光过敏的例子,其病理机制尚不清楚。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将其归咎于各种繁茂的牧场。与摄取三叶草、苜蓿、紫苜蓿、紫花苜蓿、野豌豆和燕麦(三叶草属、蚕豆属、燕麦属)有关的感光过敏的发生在某些情况下被认为是原发性的,另一些则是肝源性的。光照性皮炎被视为与马浅色皮肤区域的刚果嗜皮菌感染有关。这种情况在皮肤病治愈后就消失了。光照性皮炎也被认为与某些母马的子宫炎有关。
皮肤病变通常局限于浅色、毛发稀疏的区域,但在严重的情况下,也可能延伸到周围深色皮肤的区域。可见的皮肤损伤出现之前,马往往会表现出不安和不适。红斑和水肿之后可能继发出现小泡和大疱,溃疡,渗出,结壳,剥落和脱毛。继发性细菌感染很常见。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坏疽和脱落。出现不同程度的瘙痒和/或疼痛。口吻(图13-4,C到E),眼睑,嘴唇,脸,耳廓,背部,会阴,远端腿(图13-4,F)和冠状体是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某些情况下可见结膜炎、角膜炎和角膜水肿。马经常试图保护自己不受阳光照射。
感光过敏的诊断基于病史、物理检查、马厩调查和实验室评估。无论马是否有肝病的临床征象,都应对其进行肝功能检查。原始的光动力试剂可以通过几种生物分析系统来鉴定。将风险动物的数量与患病动物的数量进行比较,有助于确定光照性皮炎是光敏性(许多动物受影响)还是光过敏(一种动物受影响)。仅局限于四肢远端和(或)口吻的光照性皮炎显示着光接触反应(牧场植物、环境喷雾剂、局部药物)和光性血管病。马匹光照性皮炎的病理组织学未见详细报道。当大多数病例被活检时,在慢性的情况下,组织学表现包括弥漫性坏死或纤维化皮炎(图13-11)。极少情况下,当从更多的急性病变取标本时,病变包括表皮和真皮水肿,以及皮肤表面血管内和血管周围出现无定形嗜酸性物质沉积。(图13-12)。
总体而言,初级感光过敏预后较好,而肝细胞感光过敏则预后不良。治疗的一般原则包括:(1)识别和消除光动力剂;(2)避免阳光照射;(3)对症治疗肝病和其他皮肤外疾病。光照性皮炎可以通过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非甾类抗炎药(阿司匹林,苯丁酮),以及冷却、舒缓局部病灶得到改善。继发性细菌感染可能需要全身抗生素,坏死和脱落区域可能需要外科清创。
图13-11.肝细胞光照性皮炎。慢性病变时活检标本以弥漫性坏死和纤维化皮炎为典型。
图13-12.肝源性感光过敏。早期病变的活检标本显示表皮和真皮水肿,以及皮肤表面血管内和血管周围出现无定形嗜酸性物质沉积(箭头)。
阳光照射的各种影响
紫外线照射是诱发或增强许多皮肤病变的重要因素,也可能加剧全身性疾病的活动。虽然在某些条件下明确了紫外线照射的作用,但对其在其他疾病中的致病作用却知之甚少。例如,紫外线照射可诱发或加重盘状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天疱疮和天疱疮的病变。此外,皮肤暴露于紫外线导致重要的局部和全身免疫后果(光免疫变化)。例如,暴露于UVB或UVA会改变朗格汉斯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功能,并影响皮肤细胞因子的产生。抗原识别、处理和免疫反应受损可能影响皮肤肿瘤和感染的易感性。用基因方法研究了低剂量UVB对小鼠皮肤免疫的损伤作用。这种UVB易感性几乎完全由TNF-α介导,其特征似乎是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摇头病
摇头是一种不正常的状态,在没有明显的外部刺激的情况下,马摇摆、点头或摇头,频率如此之高,如此暴力,以至于马变得难以控制或危险,或显得痛苦。尽管摇头得到了广泛的承认,但人们对摇头仍然知之甚少。马摇头的潜在原因有很多。
在大多数情况下,临床症状是季节性的(春季到秋季)。当动物暴露在阳光下时,临床症状通常更加严重,而且通常是在马匹锻炼时第一次被观察到。大多数马在垂直的平面上摇头,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鼻息和摩擦物体的口吻。
许多马白天待在室内或遮挡眼睛以阻挡阳光时,表现得更好或无症状。许多马在口服赛庚啶(0.3~0.6mg/kg,每12h一次,口服)治疗后,病情有了很大改善。据推测,这些马有类似于人类“光喷嚏”的三叉神经总和(阳光刺激三叉神经的面部感觉分支)。
瘙痒和神经疾病
在轴骨折的马身上发现了局部瘙痒。马不停地抓挠两侧的颅颈区域(图13-13和图13-14),后腿出现共济失调和伸展过度的症状。放射检查显示轴骨折,CT扫描显示局部颈神经受压。这匹马被安乐死了。
图13-13.颈部持续划伤并伴有轴向骨折。(由M.Sloet提供)
图13-14.图13-13中的马的特写。注意创伤性少毛症、脱毛和侧颈切除。
独家冠名:康诺利红磨坊
原文出处:DannyW.Scott,WilliamH.Miller.
EquineDermatology[M].
编译:叶杰芳
本文由学生翻译及编辑,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康诺利红磨坊:创立于年,是世界领先的高端马饲料提供商。如今为50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优质马饲料,亦是17个皇室马房以及许多世界级冠*马房的指定提供商。他们秉承“注重细节”的宗旨,追求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全面的服务和技术支持。
紫荆华农马协会
长按识别左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