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16岁少年何群(化名)被送进重症监护室时,病历很吓人:重症肺炎、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多发性肺脓肿并化脓性胸膜炎、脓*血症、呼吸衰竭……
15天!医院呼吸内科RICU病房被抢救了整整15天!医护人员找出了罪魁祸首,是一种超级细菌MRSA(耐甲氧西林金*色葡萄球菌)。而这一切的起因,是他一个月前的一次摔跤。
去年12月底,正在学校就读的何群从宿舍起床时,住在上铺的他不慎扭伤右踝关节。之后,家长将医院进行治疗。“他们给我儿子打了夹板,里面敷了些中草药。”
第二天,何群右腿膝盖很痛。第三天,何群开始胸口疼。在母亲的陪伴下,到诊所拍片,得到的结果却是“疑似肺结核”。何群医院医院等待确诊,3天等待期后,诊断结果显示为阴性,证实为肺结核的依据不足。他们决定出院,医院后,他们还是回到了这里。
1月5日再次住院后,何群的病情迅速恶化。医院迅速成立专家组,何群被送进了RICU。CT显示,何群的双肺已出现多发的空洞。医护人员打开了何群腿上的夹板,又红又肿。专家组判断,何群已出现多部位化脓性感染。手术切开发现,他的皮下软组织、肌间隙、关节腔内、骨膜下全是积脓。医护人员把这些脓液送去进行细菌培养、痰液培养和血液培养,发现三个部位都培养出了细菌MRSA!这是最难对付的超级细菌之一。
何群的右小腿没有伤口,MRSA是从何处入侵到他身体里的?医生仔细观察他的右膝盖下方有两处不起眼的小痂,证明曾经破过皮,怀疑细菌或是从这里进入机体,引发感染。发现MRSA后,专家组立即调整治疗方案,开始围剿这一棘手的细菌。
何群的右小腿原本高度红肿,专家组通过手术切开引流排脓,以及为其注射抗生素万古霉素,很快就红肿消退、疼痛减轻。但他肺部的MRSA,却并不吃这一套,且病变仍有进展。
专家组决定提高抗生素浓度,同时增加一种针对肺部的抗生素联合治疗。再次调整方案后,原本高烧到41度的体温开始下降。接下来一个多星期,何群呼吸心跳趋于平稳,复查发现,肺部的病灶较前有所好转,病情基本趋于稳定,被转入普通病房。
这场15天的生死大抢救,很多人只看到最终病人得救了,却少有人知道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背后经历了什么?下面是参与抢救的一位医生的自述,特委托三甲传真传递给更多的人看到,希望更多人能理解医生这个职业
年1月5日,新年的第一个星期五,入冬以来我们呼吸科病房收治大量患者,且危重症患者很多,医生和护士都很疲劳。作为呼吸诊疗中心整栋大楼的总住院每天要负责全院数十例会诊,参与病区间协调和科室危重患者抢救,普通又忙碌的一个周末。每天因为上午和晚夜班会诊多,所以下午往往是可以安稳休息的时间,有时候下午可以很奢侈的连续睡上3小时。这天下午5点我睡得很沉的时候突然电话响起,条件反射式的按下了接通键。是对面大楼胸一科WH师姐打来的电话,语气非常着急:“你小子快点给我过来,我这里一个年轻小伙子今天病情迅速恶化了,我们复查了胸部CT,快点来啊。”放下电话,披上白大衣听诊器往脖子上一挂,快步下楼,直奔胸一科。
到了床旁,一位非常年轻的患者,胸一科病房上级老师、师姐和护士长都在床旁,正在打开患者右下肢的绷带。师姐介绍说:“患者16岁,1周前在学校医院就诊,做了右下肢伤口处理并敷药和做了外固定,此后患者出现咳嗽,医院查了CT考虑是“空洞肺结核”因此来了我们这里治疗,但我们完善的检查不支持结核诊断。今天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加重和高热,体温刚才测量了有40.2℃,我们复查了CT,你赶快看看片子,现在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转你们呼吸诊疗中心的监护室吧,还有家属一直不愿意打开下肢伤口辅料,今天病情加重了才同意的,你看下肢肿胀得多厉害。”
我简单体查患者,发现呼吸已达40+次/分,心率+次/分,血压偏低,右下肢肿胀非常明显,表面大片皮肤暗紫色,并可见数个结痂,CT提示肺部病灶较5天前明显恶化,肺内可以看到很多大的脓腔,胸一科用了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一种较强的广谱青霉素类抗生素)抗感染无效。“哌拉都没效果这是不是耐甲氧西林的金*色葡萄球菌啊(MRSA,一种致命性的耐药菌),你们立即改万古霉素(针对MRSA的首选药物)+利福平,我马上回去协调床位”我转身快步走出胸一科,没有等电梯,直接爬楼到了位于呼吸诊疗中心7楼的呼吸科重症监护室。
刷卡打开两扇门进入监护室,医生护士都在忙碌,没人注意到我的存在。监护室只有一间单间18床,正在消*。我交代代理护士长WS:这张床位消*完了第一时间告诉我,马上准备抢救一个16岁的小伙子。15分钟后一切准备就绪,我回拨了WH师姐的电话,师姐说:“患者家医院治疗不打算去你们病区了,劝不住,已经签字出院了,救护车在接病人了。”我说:“好吧,不过医院的急诊和监护室都没有地方,这张床位我先备着吧以防万一,还有记住家属电话,这个病例我们必须追踪。”一看钟6点还差,白班的CHM医师已经在和YMY医师在床旁一个一个患者的交接班了。抽空把晚饭吃了吧,希望那个小医院收治,以免耽误病情。
吃过晚饭,天已经完全黑了,我例行去完成全院各个病区发的普通会诊,时间过得飞快,看完会诊病人并做记录后发现已经夜里11点了,准备回去写会诊意见。这时电话响起来了,,这个号码再熟悉不过了-急诊抢救室护士站的电话。
接通“马上到”挂掉,然后直奔抢救室。是LZR医生值班,有2位患者需要呼吸科会诊。急诊抢救室非常忙,病人周转快,危重症多,各种内外科疾病都可能碰到,我习惯性的说“Z哥你忙,我自己看。”2位患者病情都比较重但可以在普通病区治疗,我迅速写完会诊意见并安排好病房收治。
正好有台工作站空闲,我饶有兴趣的和在急诊轮科的大夫讨论起胸一科那位年轻患者的胸部CT。Z哥刚好看过新病人走过来,一看图片上患者名字立马说:“我刚看的新病人就是你这个啦。”我站起来往抢3床看去果然那位小伙子的父母就站在那里。原来出院后他们辗转了3医院急诊和病区监护室都没有床,他们又只能把患者拖回来了。
简单和患者父母沟通了两句,我拨通呼吸诊疗中心监护室护士站的电话,18床还在那里预留着,一切非常好,现在需要的是抓紧一切时间把检查和治疗上上去。和“Z哥”简单沟通后,我们直接给患者办理了入院,为了排查肺外脏器的脓肿我们开好了CT,患者父母和我一起推着患者第一时间完成了CT扫描并送入监护室。
18床单间,YMY医生和我分工,他询问病史,我再次给患者做了体查,小伙子看上去很平静但精神明显没有下午第一见到的时候好,呼吸51次/分,心率次/分,血压92/60mmHg,体温40℃,肺部明显可以听到湿罗音(提示渗出,临床往往提示感染)。
血培养、补液、静脉使用抗生素。结合患者住院已有一周YMY医生提出了更合理的抗感染方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万古霉素。我认可和支持他的处理。已是夜里2点我们计划优先稳定生命体征,积极抗感染,明天再请骨科会诊。半夜3点不到我简单洗了个澡,期待明天开始的周末休息,5天不见面了,球哥(儿子)应该怪想我的。
1月6日星期六,早上7点半多,YHZ主任和LWJ副主任医师已在监护室专门查房18床患者,他们肯定了YMY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并提出适当的调整。YMY医生昨晚处理患者几乎一夜未眠。LD医师的白班,主动接下了这个“烫手的山芋”。我脱下白大褂准备下班,还是有些担心小伙子的病情,离开病房(总住院办公室在2楼)前还是给LD医师打了电话,相互交流了一下今天白天的处理的重点。
回到家,奶奶带着球哥已经去上课外班了,我爱人(医师)还在上班,估计中午前不会回来。我仔细的洗了个澡,看看时间上午10点,关机、睡觉。
睡梦中我知道球哥回来了,敲了下我的门,还进来了一下,但没有叫醒我自己又出去了。午饭时间大家是不会叫我起床的,我一般直接睡到起来吃晚饭。但这天可能是太饿了下午4点不到我就醒了,第一时间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