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蜂窝织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千股跌停再现历史上的3000点保卫战是 [复制链接]

1#

4月26日,又是关灯吃面的一天。

四大股指全部跌超5%,近千股跌停,股跌超9%,恒瑞医药跌停,招商银行、隆基股份跌超8%,宁德时代、五粮液、中芯国际跌超6%......上一次这么惨的时候,可能还要数年初的熔断。

更重要的是,沪指失守点。

然而这次,A股不再孤单,全球都是一片惨绿。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暴跌?

历史上的点保卫战是如何守住的?这一次能守住吗?未来又该怎么办?

A

点,破了!

由于上周五美股大跌,今日A股开盘前就弥漫着一股悲观的氛围。

更有投资者翻出了14年前的报纸,年的4月23日,A股同样面临着点的考验。

这张已经泛黄了的报纸,为今天这场没有硝烟的点保卫战更增添了一分悲壮色彩。

果不其然,各大指数早盘均大幅低开,午后加速下行,沪指于13点21分失守点。截至收盘,四大指数均跌超5%。其中沪指收于.51点,跌幅达5.13%,创年6月中旬以来新低。深成指、创业板指、科创50分别跌6.08%、5.56%、6.13%。

两市成交明显放大,合计成交额达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亿。

外资方面,北上资金全天净卖出43.97亿。

板块和个股方面,两市飘红个股不足只,近千股跌停或跌超10%,超只个股跌超9%。

多只权重股大跌,恒瑞医药跌停,招商银行、隆基股份跌超8%,平安银行跌超7%,宁德时代、五粮液、中芯国际跌超6%,中海油、兴业银行跌超5%。

不过,与之前不同,今日的A股其实并不孤单,全球股市都在经历新一轮下跌。

截至收盘,亚太股市全线下挫。恒生指数失守00点大关,跌近4%。越南VN指数一度跌5%。斯里兰卡股市更是由于指数大幅下挫而停止交易。

截至下午5点,欧股跌幅扩大,英国富时指数跌2.31%,法国CAC40指数跌2.61%,欧洲斯托克50指数跌2.58%,德国DAX30指数跌1.88%。

B

四大利空压顶,A股难逃一劫

四大利空压顶,是A股持续快速下行的主要原因。

利空一:美联储加息步伐加快

美联储加息步伐的加快,是引发本轮全球股市下挫的主要原因。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上周四表示,“在我看来,加快加息步伐是合适的。加息50个基点是5月会议上的讨论选项之一。”

有“鹰王”之称的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更是提出了加息75个基点的可能性,这是美联储自年以来从未采取过的举措。

在美联储鹰派发言后,美股上周五全线下挫,三大指数均跌超2%。其中,道指跌近0点,创年10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利空二:人民币快速贬值

自上周二开始,人民币突然快速贬值。数据显示,自上周二到上周五,离岸人民币累计贬值近点和点,贬值幅度近2%,单周跌幅为自年8月以来的最大跌幅。

今日,人民币仍未止跌。截至发稿,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已跌破6.56关口,日内跌超点,续刷去年4月以来新低。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今日报6.,调贬个基点。

利空三:上海疫情迟迟不见拐点

根据上海市今日通报,4月24日,上海市新增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自4月19日以来,上海新增“确诊+无症状”人数曾连续三日低于00人。但4月22日和4月23日,上海新增“确诊+无症状”人数却连续两日出现反弹。

对于出现反弹的原因,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表示,主要是在部分建设工地、企业等聚集性疫情有所抬头。

显然,发生在企业的聚集性疫情抬头,为复工复产蒙上了一层阴影。

利空四:核心资产连续暴雷

昔日“药茅”恒瑞医药今日惨遭跌停,市值更是跌破0亿元。据其最新公布的年报,恒瑞医药年实现营业收入.06亿元,同比下降6.59%。这是恒瑞医药自0年上市以来营业收入首次负增长。利润方面,恒瑞医药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30亿元,同比下降幅度接近30%。

不仅仅是恒瑞医药。上周,逆变器龙头阳光电源年业绩下滑,带崩新能源板块。周末,又有消息称宁德时代推迟披露一季报,引发投资者对其业绩担忧,“宁王”今日应声大跌超6%。

无论是恒瑞医药,还是宁德时代、阳光电源,都曾是资本的心头好,是被誉为核心资产、代表中国未来的公司。然而,在本就悲观的市场氛围中,这些核心资产的暴雷,无疑进一步打击了市场信心。

以上四大利空,并非是孤立起作用的。事实上,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比如,疫情和美联储加息是导致人民币突然快速贬值的重要原因。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又使得市场对上市公司的业绩持进一步悲观的预期。美联储加息、人民币贬值叠加悲观的业绩预期,又进一步促使外资流出。

因此,这些利空不断相互交织,相互强化,最终在这个悲观的市场氛围下,击碎了整个市场的信心。

C

疫情之下都有哪些担忧

相比年初由美联储加息引发的下跌,由疫情引发的对宏观经济和上市公司业绩的担忧可能是本轮下跌更本质的原因。

疫情不仅牺牲了很多生命和个人尊严,还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上海静态管理引发了产业人士对汽车产业链安全的担忧一度在话题的风口浪尖。近日,华为大佬余承东在其个人朋友圈发文称:“如果上海不能复工复产,5月之后所有科技/工业产业涉及上海供应链的,都会全面停产,尤其汽车产业。”显然这条发言不仅是华为的立场,也是为业内的普遍忧虑发声。余承东发声是呼应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的,何小鹏此前说:“如果上海和周边的供应链企业还无法找到动态复工复产的方式,五月份可能中国所有的整车厂都要停工停产了。”

更不乐观的是,疫情波及的地方也正在逐渐增多。

我们看到,上海疫情外溢到了电子科技重镇的昆山,当地的电子组装及零部件、半导体……等产能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尤其供应链之间的物流运输。有分析师透露当前货物塞港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甚至雪上加霜,有的企业生产线已经停机待料。

今天,北京疫情又开始扩散,朝阳提升管控措施!据北京朝阳客户端消息,朝阳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5日发布《朝阳区关于部分区域提升管控措施的通知》,《通知》要求,区域内居民足不出区,小区居民严格落实扫码、测温、登记等防控措施,非必要不出小区。

有数据显示本轮疫情已波及全国28个省份,累计感染人数超50万,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

疫情带来的防疫措施不仅直接阻碍员工和产品流动,也间接加大了人流和物流阻力,延长了生产周期,增加了生产成本,进一步拉低开工率。

或许,有人认为大不了就集体损失这1-2月,后面就好了。其实账并不是这么算的,连锁产生的反应远不止想象的这么简单,因为疫情正透支着未来发展的损失。

首先,上海疫情影响整个长三角,并辐射到整个中国。

其次,在上海及中国其他各地纷纷封城或静态管理的时候,世界产业链和经济科技发展并不会等着中国疫情结束。一些企业,特别是外资企业,看不到这种封锁何时结束,就加快从中国撤离。

同时,全球经济贸易格局快速转变。随着东南亚的复工,中国外贸订单“外流现象”加剧,毁单现象陡增!

有产业内人士称,欧洲、美国、日本等在华外资企业,由于封城、停工、供应链中断,生产经营严重受阻,要求尽快解决生产经营危机。一些外资正在撤离中国,一些外企已经准备在未来撤离中国,一些国际供应链正在寻找取代中国的其他国家。

这些映射到股市之中,势必造成投资者对相关产业链及企业的极度担忧和恐慌。

D

未来怎么办?

点保卫战之际,上层正在释放一些长期利好。

年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现了实行个人账户制、参加人每年最多缴纳10元养老金、账户资金可用于购买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多项重要变化。

今日收盘,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围绕保市场主体加大助企纾困力度。深入落实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退税降费政策。推动金融系统通过降低利率、减少收费等多种措施,向实体经济让利。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管理,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企业给予融资支持,避免出现行业性限贷、抽贷、断贷。延续执行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实施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清理转供电环节不合理加价。

中长期来看,现在这个市场位置,投资者不要再过度担心了。

不过短期来看,疫情仍然给一些上市公司的短期业绩(今年2-3季度的业绩)带来诸多不确定性。

有资深投资人呼吁,我们眼里不仅要看到病毒和疫情,更要看到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不能最后变成:病毒还活着,企业和居民却快饿死了,必须防疫与经济两不误。当前一些不科学的做法必须纠正了,比如,在一些地方,打着防疫的旗号阻止春耕。一些地方高速公路,打着防疫的旗号各自为政,地方防疫政策层层加码,阻碍正常物流。

中信建投陈果则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大概率将坚持“动态清零”这一防疫思路不变。物流不畅和出行限制对于生产和消费的冲击将是我们进行经济增长和企业盈利预测时不得不考虑的关键因素。同时,上海和全国疫情的发展,供应链能否保持稳定,产业链复工能否顺利完成也将成为未来市场的核心博弈点,需要对此保持密切跟踪。

关于疫情,衷心期盼: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

链接:历史上的点保卫战

第一次点保卫战(年4月22日、年4月23日、年4月24日

第一次点保卫战发生的背景是年金融危机,A股在此前的7年走出了一轮轰轰烈烈的大牛市,但自7年10月见顶后开始快速下跌,至年4月22日,短短半年时间指数腰斩,从点一路跌至点附近。

年4月22日,点保卫战正式打响。沪指低开后一路向下,最低跌至点,点宣告失守。但午后大盘出现反转,至收盘翻红,日内振幅近个点。

接下来的4月23日,在银行、券商、保险的带领下,沪指再涨4.15%。进一步巩固了保卫战的战果。

4月23日晚,财政部和国税总局宣布将证券交易印花税下调至千分之一,并从4月24日开始执行。

在这一重大利好下,沪指4月24日收于点,暴涨9.29%。

权重股的带动和超级政策利好的出台,是沪指第一次点保卫战取得成功的关键。

但是,沪指在随后的时间里只在点上方维持了2个多月。年6月7日,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随后的一个交易日沪指暴跌7.73%,再度击穿点。这一跌,一直跌到点才见底。

第二次点保卫战(年8月25日、8月26日、8月27日)

第二次点保卫战的背景是-年的大牛市。这一轮牛市最高涨至点,并在年6月12日见顶。

由于此轮牛市杠杆的加入,使得见顶后的调整比7年牛市更加猛烈,两市曾多次上演千股跌停。

为了救市,以证金公司为核心的国家队进场大量买入股票,使得A股一度在7月上旬止跌企稳。

然而,随着证金公司宣布不再不入市操作,重新引发市场担忧,沪指于年8月18日开启新一轮暴跌。

8月25日,沪指再度失守点,当日暴跌7.63%,收于点。

8月26日,沪指全天大幅震荡,最低曾探至点,但随后又一度冲高收复点。至尾盘,沪指再度回落,最终收于点。

8月26日当晚,央行宣布同时降息0.25个百分点,降准0.5个百分点。

受此利好影响,8月27日沪指大涨5.34%,收于点,点保卫战又一次取得了成功。

纵观前两次点保卫战,都是在强力资金护盘和政策面超级大利好的配合下才打赢的。历史会简单的重复吗?会再次上演吗?

今年点保卫战将会更难。

首先宏观经济上,一季度GDP增速只达到4.8%,未达到全年5.5%的目标,后期经济稳增长的压力会更大。

其二,上海作为中国经济龙头之一,特大疫情影响工业生产的正常秩序。

第三,国家财政和货币等救市政策可打的牌较少,面对美国加息预期,此前中国降准、降息的预期落空。

这都是历史上不曾出现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