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跨境资金流动大部分合法合规
中国经济的发展,牵动着全世界的资本市场,一场关于外汇管理的集体采访,吸引了众多的境内外媒体。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等金融官员9日在两会新闻中心就“外汇管理和外汇储备”中的多项热点问题发表了见解。【关键词】外汇储备危机中“保本”而且收益不错对于人民币升值问题,易纲表示,总的来说,中国一直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各种不同的判断,都要在市场上去交流,由市场决定未来的走势。总体上,中国会不断地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在回答有关外汇储备在金融危机中是否遭受损失的问题时,易纲表示,我国的外汇储备经受住了这次严重金融危机的考验,“2008年和2009年,可以说这两年是危机冲击最严重的两年。我们都实现了在‘保本’的基础上,有了一个比较好的收益。”有媒体质疑我国2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每年的收益却只有600多亿元,对此,易纲回应说,683亿回报与外汇储备收益是两码事。“当年在创立中投公司时募集发行了1.5万亿元的国债,这683亿元是这笔国债每年支付的利息。”【关键词】*金储备央行将根据市场慎重考虑增持对于我国*金储备的问题,易纲透露,到去年年底,中国*金储备达到1054吨,在世界排名第五。而中国民间积累的*金应大大超过3000吨。对于今后是否增持*金,易纲表示,过去30年*金的价格大起大落,中国会根据市场的情况慎重考虑增持*金。据介绍,中国在过去几年里,增持了400多吨*金,使*金储备超过了1000吨。到2009年末,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了将近2.4万亿美元,而*金在外汇储备当中的比例还不到2%。易纲表示,*金是一个不错的资产。但是我国增持*金受到两方面的限制。第一,*金的储备实际上不可能成为外储投资的主渠道,现有1000多吨的*金储备的市值是300多亿美元,即便储备加倍,也不过是从百分之一点几提高到了百分之二点几。第二,全球*金市场容量很有限。如果中国大规模购金的话,肯定推高全球金价,金价上涨对中国百姓的影响也应该有所考虑。【关键词】热钱治理热钱还须发挥市场机制“大规模热钱涌入中国”的说法不绝于耳,易纲对此表示,得出上述结论的计算方法不科学,中国跨境资金流动大部分合法合规。易纲认为,现在社会上流行的一种计算方法是所谓残值法,就是用外汇储备的增加值减去贸易顺差和直接投资,得出热钱规模,但已有学者认为这种方法不科学。“残值法漏掉了很多项,如个人的外汇收入,中国企业境外上市资金调回国内产生的收入,以及中国外汇资产(投资)产生的收益。”此外,中国外汇储备以美元计价,但储备货币实际包括多种货币,货币币值的变动也会影响外汇储备的总额。“根据长期观测,中国跨境资金的流动大部分是合法合规的,是合理的,是在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可以解释的。”易纲也表示,也不排除部分违法套利的资金混入,而真正地治理热钱,实际上还得发挥市场机制。【关键词】美国国债买卖是市场投资不希望被*治化国外媒体普遍关心增减美国国债的问题,易纲表示买卖美国国债完全是一个市场的投资行为,“不希望把这件事*治化,我们是一个负责任的投资者,在这种投资的过程中,完全可以达到一个互利双赢的结果。”此外,在被问及外汇局是否有计划对中投公司进一步进行注资时,易纲坦言,对中投注资的问题尚在研究中,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结果。易纲表示,中国未来的方向是更多地增加民间投资,因为现在海外的资产很大的比例还只是国家在投资。《北京晨报》《广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