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蜂窝织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溶瘤病毒治疗肿瘤临床试验即将来临 [复制链接]

1#

溶瘤病*类药物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

溶瘤病*

临床试验

溶瘤病*

国家*策

深度解读

年2月9日,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发布《溶瘤病*类药物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试行)》(后称《指导原则》)的通告,正式指导并规范了溶瘤病*类药物的临床试验设计,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自此,“溶瘤病*”这一新兴的治疗方案终于从“临床研究”走向了“临床试验”的阶段,正式成为了值得癌症患者们信赖的一种抗癌手段。

不论何种手段,以实际疗效定成败

最新发布的《指导原则》参考了国内外发布的相关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和指导原则,核心标准在于两个方面:安全和有效。

有效性

从有效性来论,目前国际上已经上市的、以及已经有比较充分的临床研究结果的溶瘤病*制剂,其共同的特点之一就是疗效出众。

年获得FDA批准用于黑色素瘤的溶瘤病*制剂Talimogenelaherparepvec(OncoVex,T-VEC),在Ⅲ期临床试验中,治疗的整体缓解率达到了31.5%,且完全缓解率也达到了惊人的16.9%。对于分期较早(Ⅲb~ⅣM1a期)的转移性疾病患者,死亡风险降低了约50%,近25%的患者达到或接近临床中“治愈”的标准。

这还不是T-VEC疗效的极限。在现实世界临床应用中,接受T-VEC治疗的患者,整体缓解率达到了88.5%,完全缓解率更是高达61.5%!

由日本Takara研发的C-REV(曾用名HF10),在Ⅰ期临床试验中,治疗胰腺癌患者的整体缓解率达到43.8%,疾病控制率高达93.8%;治疗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缓解率为11.1%,疾病控制率为55.6%。

在Ⅰ期临床试验中,DNX-(tasadenoturev)治疗复发性脑胶质瘤患者,3年生存率20%;其中12%的患者肿瘤消退达到95%以上,并保持了超过3年的疾病无进展生存。

当然,还有更多的溶瘤病*临床试验正在进行,如我国自主研发的T等,大家可以咨询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进行了解。越来越多的溶瘤病*新药,正在用这些出色的疗效数据证实着自己的潜力。

安全性

1

不同的癌症治疗手段,由于抗癌的原理不同,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也有一定的特征性。

2

通过病*“杀癌”的溶瘤病*疗法,会导致一些与病*感染类似的不良反应。比如,在临床试验中,T-VEC导致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疲劳、发冷、发热及恶心等,约30%的患者发生了流感样症状及注射部位的局部疼痛。这些不良反应多表现为轻度至中度,比较严重的不良事件包括蜂窝织炎(一种因感染等原因导致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广泛性、弥漫性、化脓性炎症)等,发生率约2%。

3

显然,每一种癌症的治疗方案都会有其特征性的不良反应。溶瘤病*的应用尚不如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更加广泛,因此对于其特征性不良反应的监控及处理,是临床应用中必须重视的环节。

结语

就像是人类探寻太空奥秘的脚步从未停歇一般,医学家们对于这些充满潜力的全新治疗方案的研究也不曾放缓。我们中国以及日本、美国等国家,在溶瘤病*抗癌这一领域的研究都成果颇丰。越来越多的新药达到临床试验的阶段,向着成功抗癌的目标前进!

网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