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白癜风好治吗 http://pf.39.net/bdfyy/小儿脑干脑炎
脑干脑炎(brainstemencephalitis,BE)广义上属病*性脑炎,因临床表现特殊而单独列出。年Bickerstaff和Colake报告3例头痛患者,除急性眼肌麻痹、共济失调外,尚有倦睡、半身感觉丧失、膛反射减弱或消失等表现。
年Bickerstaff再次报道5例,并提出诊断名称,故称Bickerstaff脑炎或Bickerstaff-Colake脑炎。虽有生后4个月患BE的报道,但在儿科并不常见。
一、脑干解剖及功能
脑干为一蒂状结构(stalk-likestructure),是脊髓在颅内的延续。传统上将脑干分为3部分,即中脑、桥脑和延髓;共有10对颅神经(Ⅲ~Ⅻ)位于此处,按所在部位也可分为3组,即延髓有Ⅸ~Ⅻ颅神经、桥脑有Ⅴ~Ⅷ颅神经、中脑有Ⅲ和Ⅶ颅神经。中脑含网状上行激动系统的核团,与调控眼球运动(外展除外)、瞳孔的收缩及调节、大脑的清醒程度有关;桥脑含有运动、感觉、面部副交感神经支配及眼外展的神经核团;延髓则分布着有关吞咽、舌运动、说话及某些内脏神经的运动核团,延髓尚控制呼吸、心跳、随意肌运动及许多其他重要的生理过程。
二、病因
确切病因尚不明了,目前多认为是脑干部位感染后的变态反应。已报道的病原体有单纯疱疹病*(HSV,多为HSV-1,少数为HSV-2)、水痘-带状疱疹病*、柯萨奇病*、甲型流感病*、甲型肝炎病*、EB病*、日本脑炎病*、圣路易丝脑炎病*、肠道病*71(EV71)、西尼罗病*、流行性腮腺炎病*、伤寒杆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肺炎支原体、生殖道支原体、曲霉菌(白血病患儿)、空肠弯曲菌、手足口病等。
三、病理变化
BE主要累及脑干,也可波及小脑及半球。大体改变主要为脑干体积增大、质地变软,切面显示组织结构模糊、部分有软化灶,半球轻度水肿。镜下可见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增多、水肿及脱髓鞘,神经细胞不同程度变性。
四、临床表现
有人认为本病是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或多发性硬化的一种亚型,其基本特点是颅神经与锥体束、感觉传导束的交叉综合征。多数表现为眼肌麻痹、共济失调及反射消失,故本病属于眼肌麻痹-共济失调-反射消失综合征(SOAA)。临床主要分2型:
Bickerstaff型,前驱表现有倦怠、肌肉酸痛、低热等,1~3周后出现头痛、嗜睡,由上而下的脑神经麻痹,小脑性共济失调、胜反射消失,病情进行性加重2周,3~18个月完全恢复.有学者尚将Bickerstaff型分为伴和不伴肢体力弱2个亚型。
饭冢型:慢性经过、缓解复发交替、以延髓麻痹及锥体束症状为主,无小脑及精神症状。
1.小儿BE特点多数起病急,有报道EB病*致BE可呈亚急性起病,类似脑干肿瘤。发病前2周一般有感染史,极个别小儿有发热。病灶多局限于桥脑。早期通常表现为倦睡、呕吐及共济失调。查体可有路经脑干的颅神经不对称损害,常以复视、震颤及不同程度的瞳孔及眼肌瘫痪开始,继而有其余多对颅神经功能障碍。也可有长束征、惊厥和脑电图(EEG)异常,可与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格林-巴利综合征、Miller-Fisher综合征、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网等重叠。
有学者分析62例Bickerstaff型BE发现,92%有前驱疾病史,除眼肌麻痹及共济失调外,74%伴意识障碍、45%伴双侧面瘫、60%并四胶轻瘫、40%巴氏征阳性、国内资料与国外略有不同,医院报道18例,其中斜视复视77.8%、眼震50.0%、吞咽困难伴构音障碍55.6%、肢体无力66.7%、巴氏征阳性33.3%、腱反射亢进16.7%、共济失调27.8%。无颅压增高及视乳头水肿,常有头晕、头痛。
2.脑干不同水平病变的表现
(l)延髓:可有脊髓受累部分的功能障碍,中间结构多不受影响,包括锥体、中间丘系、第Ⅶ脑神经核。第Ⅶ对颅神经不在延髓,故如存在面瘫体征,则一定伴有桥脑或更高部位的病变。若累及下行交感神经纤维,则有病变同侧的Horner征(眼睑下垂、瞳孔缩小和少汗)。
(2)桥脑:延髓向上首先是Ⅵ、Ⅶ颅神经,在桥脑前部,侧面观两者较接近,故该区域的损害,常产生同侧该两对颅神经的同时瘫痪,而桥脑外侧病变则是痛、温觉障碍。延髓桥脑连接处病变可出现垂直眼球震颤。桥脑中部有第Ⅴ对颅神经发出,若该水平受累,则产生面部疼痛及同侧的角膜反射消失。高位桥脑病变发生对侧面部、肢端疼痛及感觉消失,高位桥脑以下部位者则产生同侧面瘫及对侧肢体的痛温觉消失。
(3)中脑:病变继续向上,则首先波及Ⅳ对颅神经,表现为头倾斜,但很少单独受累。中脑最主要的病变是涉及第Ⅲ对颅神经核或传出纤维,引起瞳孔扩大及眼肌麻痹。
BICKERSTAFFBRAINSTEMENCEPHALITIS
五、辅助检查
1.脑脊液细胞数增多,蛋白可升高或正常,个别病例在病程1周左右有蛋白-细胞分离。
2.血抗神经节苷脂杭体(GQ1b-IgG)60%阳性。
3.EEG清醒状态下广泛慢波。
4.肌电图(EMG)多数病例下肢EMG正常,部分小儿类似格林-巴利综合征表现。
5.运动诱发电位(MEP)与影像学检查有良好的相关性,较临床表现更能提示预后。
六、影像学表现
CT对病灶的发现率低,仅0%~12.5%,以基底核等区域低密度灶为特点。
MRI对病灶的定位诊断较CT敏感、可靠,但文献报道较少,通常表现为桥脑及中脑上部非对称性长长信号,连续弥散加权成像(DWI)显示这些长信号呈高ADC值,说明为血管源性而非细胞*性水肿。
小儿BE的MRI特点:
1.多数单发于脑干,少数与脑内其他部位炎症并发;
2.脑干炎表现为脑干肿胀变形,呈对称性斑片状长Tl、T2信号,以桥脑及中脑受累为主,延髓少见,脑内其他部位以白质及深部核团为多,皮质病变较少;
3.增强扫描较少强化,MRI常无异常。
应该注意的是MRI所见与病情轻重不一定相关,桥脑中央的2~3cm的长T2、短Tl信号区有时临床可能并无相应的损害。
但MRI对本病的检出率因病变部位而有差异,医院报告MRI与临床定位符合率亦仅45%,对小脑及半球的定位符合率为%,而对桥脑及中脑的符合率仅20%,提示影像检查对BE诊断有一定局限性,可能病灶较小。同时,BE临床分4期,究竟在哪一期更能发现病灶尚不清楚。部分病例复查可见病灶。如果临床提示BE,即使影像学未发现明显病变,亦可诊断,从这个层面上说,影像学检查更多的是具有鉴别诊断的意义。
T2加权像显示髓质高信号区(箭头)
七、鉴别诊断
需鉴别的常见疾病有Miller-Fisher综合征、脑干肿瘤、脑血管意外(如脑干脑梗死)、多发性硬化症初期,少见情形如细胞*性物质、代谢性因素(如Wernick’s脑病)、神经白塞病、狼疮脑、垂体卒中、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血管炎综合征、霍奇金病、虫媒病*及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脑炎等。疾病的临床经过对鉴别有重要意义,MRI也是鉴别的重要手段。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无鉴别意义。
八、治疗
迄今尚无肯定的有效治疗,通常在给予针对性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给患儿充分的营养,并补充包括VitB1、VitB12在内的多种维生素。较为特异性的治疗即针对其变态反应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足量应用1~1.5个月后逐渐减停,个别病例对糖皮质激素特别敏感,应用3d即明显改善。若病情重或常规激素治疗效果差时,可考虑应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目前国内一些单位主张尽早应用该药。年Assa等首次报道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2例脱髓鞘性BE,用后病情迅速好转,可作为类似病例的一线治疗,通常剂量为mg/kg·d,连用3~5d。对肺炎支原体性BE患儿,在用后48h内可显著改善神经系统症状。个别作者报道应用后2周,患儿仍有轻度眼肌麻痹及键反射消失,10个月后恢复正常。
九、预后
几乎所有病例均是单相缓解过程,预后较好,可逐渐直至完全恢复。少数患儿可发展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膜炎。
来源:儿科助手
套医学视频课程可以免费学!医考神器:考研/执考/主治/正副高/规培/中医/乡村/药师/技师往期热点回顾......
小儿腹泻病的液体管理及药物治疗
缺铁性贫血有这一篇就够了
小儿发热的合理用药
热性惊厥
胃食管反流合并牛奶蛋白过敏临床病例分享
儿童感冒一线OTC药物的选用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ricketsofvitaminDdeficiency)
儿童过敏性疾病诊治相关共识要点集锦(1)
儿科出疹性疾病鉴别口诀(附图谱)
儿科补液三部曲
儿科医生图解:宝宝最易患的5种疾病和处理方法,非常值得家长收藏!
儿科医生必备--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儿科医生必须知道的6个问题
儿童遗尿症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川崎病休克综合征的早期识别与处理
儿童腺样体肥大影像表现及诊断标准
一图读懂
中国0~3岁婴幼儿喂养建议
铁剂的选择
小儿急性蜂窝织炎的诊断与治疗
小儿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诊疗常规
儿童心源性休克管理专家建议
儿童感染及重症感染的临床表现与体征
12天新生儿反复发热,诊断及治疗是否正确规范,请查看专家点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