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的结束,意味着新年工作的开始,医院感染内科的全体医护均迅速摆脱“过年状态”,从浓浓的年味中“淡”下来,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紧张而忙碌的工作中,干劲十足!
年2月27日中午,医院感染内科成功举办第八期住院医师沙龙,参与此次住院医师沙龙的人员有感染内科刘钢主任医师,胡惠丽、陈天明副主任医师,郭凌云、郭欣主治医师,轮转住院医师及进修医生若干,此外还特别邀请了我院眼科樊云葳主任医师、耳鼻喉头颈外科杨小健副主任医师进行点评和讲解。此次沙龙的主讲人为感染内科住院医师小组,考虑本次沙龙重点内容包括鼻窦炎及眼蜂窝织炎,故队名为“有鼻子有眼”,成员包括第一年住院医师1人,第3年住院医师1人,医院进修医师1人,感染内科专科住院医师1人,郭凌云主治医师主持现场讨论。
此次沙龙选取的病例为我科于年1月收治的1例眼蜂窝织炎。“牗”为古语中的通假字,意为“窗户”,名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此我们将本次主题定为“腐牗记”。该患儿为6岁女童,以“发热、鼻塞、右眼睑红肿、抽搐为主要临床表现,入院前3天曾于外院完善眼眶、鼻窦CT提示“右眶内、眶周软组织肿胀,鼻窦炎”,并于全麻下行“右侧全组鼻窦开放术”,术后患儿临床症状较前无明显缓解,遂转入我院。入院查体可见右侧眼睑红肿,右侧眼球外突,右侧眼球运动受限伴有压痛,副鼻窦压痛明显。入院后逐步完善血及脑脊液炎性指标检测、头颅CT、眼眶CT及头颅增强MR,完善眼眶脓液培养提示甲氧西林敏感金*色葡萄球菌(MSSA),二代测序结果亦提示金*色葡萄球菌(NGS序列数),最终明确诊断化脓性脑膜脑炎、眶内蜂窝织炎(MSSA)、鼻窦炎。该病例病史虽短,但涉及了鼻窦炎、眶蜂窝织炎、细菌学检测报告解读等多个知识点,且伴随近期病房内收治此类患者有增多趋势,该病例典型且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本次沙龙整个汇报过程以时间为主线,针对患儿病程中出现的关键点展开了热烈讨论。沙龙现场,住院医师小组进行简要自我介绍后由姜志鑫开始汇报病例、总结病例特点、逐渐展开患儿在住院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及诊疗过程,大家就初步诊断存在的争议点进行讨论,并挖掘出了鼻窦炎在该患者患病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对于鼻窦炎,大家都表示临床中较为常见,但对于其常见致病原、相关辅助检查尤其治疗指征仍存在疑惑。随即林先耀医师为在场人员讲解了鼻窦炎的常见病原、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案。患儿入院后完善头颅CT及眼眶CT均提示存在右侧眶蜂窝织炎,而患儿入院时曾考虑右侧眶周蜂窝织炎,究竟二者是否相同?眶蜂窝织炎的诊治过程中又存在哪些容易被临床忽视的问题呢?随后冯文雅医师从眼眶解剖、眼蜂窝织炎的分类、常见病原、临床表现及并发症、治疗方法等方面为大家解开谜团,纠正了临床上的一些错误概念,在此过程中眼科樊云葳主任也就当前眶蜂窝织炎的新进展进行了补充和讲解,并与耳鼻喉科杨小健主任进行了互动讨论。该患儿住院初期眼睑肿胀进展并出现破溃,后完善眼部脓液培养及二代测序,均提示金*色葡萄球菌,随即高琦医师带领大家学习了金*色葡萄球菌的病原特点、相关感染性疾病,同时就细菌学检测报告的解读与在场住院医师展开了讨论。最后姜志鑫介绍了小组成员准备本次沙龙的过程,并交流了彼此的收获,沙龙在轻松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本次沙龙中郭凌云主治医师就该患儿疾病的鉴别诊断、细菌检测报告的解读等带领大家展开了讨论,同时给予了详细讲解,并对重要知识点进行概括及强调。耳鼻喉科杨小健主任就鼻窦炎的病原、诊断、治疗新进展进行了补充及更新。眼科樊云葳主任也从当前儿童眼科临床的角度针对眼蜂窝织炎的常用分类方法、病原情况、治疗方案制定等进行细致的讲述,分享了个人的诊治经验。期间各位住院医师积极提问,充分互动,气氛活跃。本次沙龙让大家充分感受到了多学科协作模式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带着期盼,带着梦想,我们已步入新的一年。医学知识的道路未知,走下去才会有收获,愿望+行动+坚持,新的一年将会阳光灿烂,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期住院医师沙龙将带给我们的收获及喜悦!
编辑:冯文雅
审核:郭凌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