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蜂窝织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医院华大科研合作新成果文献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http://www.wxlianghong.com/

导读

日前,首都医科医院感染内科刘钢教授团队(郭凌云第一作者)与华大合作在《JournalofInfection》发表一篇题为《mNGS在检测不同来源脓肿标本病原体方面的技术优势》的文章,分享了mNGS在儿童脓肿性病灶中病原体检测的系列案例。文章7月30日投稿,8月1日就被神速接收,如此得到编辑认可的文章到底有何亮点?且看本期分享。

1

案例一

1岁幼儿因间断发热、发现腰医院急诊。血常规示白细胞(23.77×/L)、中性粒细胞(76.1%)、CRP(>mg/L)升高。MRI提示骶椎前病变,感染或肿瘤可能。临床经验性使用头孢曲松和美罗培南,未见好转。

2

案例二

2月龄婴儿因持续发热、精神反应弱于当地就诊。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24.44×/L)、CRP(47.8mg/L)升高,脑部MRI显示左额叶信号异常。临床经验性使用头孢曲松、万古霉素和甘露醇,未见好转。

3

案例三

6岁女童因持续发热、抽搐和右眼医院急诊。眼眶CT显示右眼眶及眶区软组织肿胀,考虑右眼眶蜂窝织炎。脑脊液常规示白细胞数升高(22×/L),葡萄糖和蛋白水平正常,脑部MRI提示脑膜信号异常升高。临床经验性用药,未见好转。

4

案例四

1岁幼儿因间断发热和左颈肿块于当地急诊就诊。B超显示左侧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血常规回示白细胞(19.26×/L)、淋巴细胞(81.9%)、CRP(80mg/L)、PCT(1.53ng/ml)升高。临床经验使用头孢曲松和厄他培南,未见好转。

5

案例五

5岁幼童因间断发热和颈部肿块前往地方性门诊。血常规示正常,但CRP(25mg/L)显著升高。颈部超声提示颈部包块大小约2.5cm×2.7cm×2.6cm,脓液混浊。临床用药后仍间断发热,肿块未见明显改善。

研究结果

上述5医院治疗均未明确病因,而且治疗效果不佳。为进一步诊治,医院感染内科就诊。刘钢教授团队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送检脓液标本做临床微生物检测同时进行病原高通量基因检测。检出结果见下表:

基于mNGS结果,5位患儿均针对性使用抗生素治疗后全部痊愈出院。患儿1抗生素治疗一个月后二次进行mNGS检测,咽峡炎链球菌序列数下降至5个序列数,预示着mNGS的序列数可以半定量的评估患儿疗效,医院感染科张文宏教授团队发表在该杂志上的结论一致;患儿5六个月后淋巴结炎复发,二次穿刺培养出流感嗜血杆菌与mNGS首次检测结果一致,就诊过程中影像学提示该患儿存在甲状舌管囊肿,行手术后痊愈出院。

总结讨论

目前,已有多篇mNGS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呼吸道、血流和骨关节感染方面的研究报道。但mNGS用于脓肿标本病原体的探查还少有报道。本文首次报道对不同来源的脓肿样本进行mNGS检测,4例快速检出与临床培养结果一致的病原菌,在另外1例培养阴性的样本中,mNGS检出高序列的酿脓链球菌,使得临床综合判断,快速采取治疗决策。那么本文亮点在哪里呢?编者认为有以下四点:

小角度切入:聚焦特殊样本类型,选取多样来源的脓肿标本评估mNGS的检测能力;

高序列检出:对比传统培养技术,mNGS检出高序列的病原菌并获得培养结果验证;

较佳的预后:锁定儿童感染群体,基于检测结果快速采取治疗决策使患者预后良好;

优势再凸显:证实mNGS在混合感染病原检测及作为半定量检测手段评估疗效方面的优势。

目前中国病原体mNGS研究与临床转化正如雨后春笋,不论在科研成果还是疑难危重感染患者的精准诊断方面都有全面收获。此次文献锁定儿童感染群体,确定感染性疾病诊断方向和mNGS的适应征,从不同来源脓肿样本出发,后续合理应用基因检测的使得患儿诊断明确,尽早启用对症抗生素治疗,最终改善患儿预后。

原文引用:

Ling-YunGuo,Wen-YaFeng,JieDong,XinGuo,BingLiu,GangLiu,TheAdvantagesofNext-generationSequencingTechnologyintheDetectionofDifferentSourcesofAbscess,JournalofInfection(),doi: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