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影像人自己的医学影像平台※※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让知识成为一种内涵
◎让专业成为一种交流◎让我们成为一世朋友
※※※※※※※※※※※※※※※※※※※※※
读者信息:内蒙古兴医院初艳龙
所读书籍:《颅脑和头颈部CT诊断》
原著主编:高艳、郭锬、张璋
一、视神经胶质瘤
1.临床概述
本病起源于视神经神经胶质,发病率低;以儿童及青少年多见,大部分发生于20岁以内;本病多数分化好,生长缓慢。肿瘤直接破坏视神经,视力下降为首发症状,继而出现视盘水肿及突眼。
2.CT表现
本病可发生于视神经走行的任何部位,多位于视神经眶内段,可蔓延至视神经管内段并侵犯颅内。;球后肌锥内可见梭形、纺锤形、条索状肿块;病变与视神经无法区分,与周围脂肪分界清楚;CT平扫密度均匀,与脑实质呈等密度,少数囊变,增强后轻度至中度强化。
3.鉴别诊断
①视神经脑膜瘤:视神经脑膜瘤形态及路径可与视神经胶质瘤类似,但其多为成年女性,可有钙化,沿脑膜蔓延,表现为轨道征。
②海绵状血管瘤:当视神经胶质瘤较大且血供丰富时需与之鉴别,血管瘤通常保留眶尖脂肪,且为渐进性强化。
③视神经炎:视神经增粗,但不如肿瘤明显,临床症状变化快。
4.解剖
视神经有髓鞘而无神经膜,与其他周围神经不同,其髓鞘是由少突胶质细胞的突起形成;在患有神经纤维瘤病的患者中有15-40%伴发视神经胶质瘤。
二、视神经脑膜瘤
1.临床概述
本病多见于中年女性,起源于视神经眶内段或管内段神经鞘蛛网膜细胞;早期视盘水肿、视野收缩,继而视力减退、视神经萎缩、眼球突出。
2.CT表现
肿瘤不破坏视神经周围脑膜时,病变为管状,呈套袖征;破坏硬脑膜时,肿瘤围绕视神经呈梭形软组织肿块;其内相对低密度的视神经清晰可见,呈轨道征;
3.鉴别诊断
①视神经胶质瘤:视神经均匀增粗,无轨道征可与视神经脑膜瘤鉴别。
②海绵状血管瘤:血管瘤使视神经受压移位,呈渐进性强化,而脑膜瘤与视神经关系更密切,动脉期明显强化。
③淋巴瘤:包绕视神经生长的淋巴瘤也可出现轨道征,但其塑形生长与脑膜瘤不同。
4.病理
眶内脑膜瘤可起源于是神经鞘蛛网膜细胞、硬脑膜延续的眶骨膜及眶脂肪内的异位脑膜细胞,视神经脑膜瘤是眶内最常见的脑膜瘤;视神经鞘为脑膜的延续,与脑的被摸一样自外向内依次为硬脑膜、蛛网膜及软脑膜;视神经脑膜瘤出现视力丧失、眼球突出、慢性视盘水肿性萎缩及视盘表现出现睫状静脉被称为视神经脑膜瘤四联征。
版权声明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