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做的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v9vpbjk/■罗雁萍/文受萍乡安源区青山镇温盘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涛的邀请,笔者再度来到乡村,又一次见到今年度萍乡市采蜜冠军朱季楚、黄金萍夫妇。7月23日,笔者曾跟随朱季楚夫妇到安福县大山里参观养蜂场,感慨颇深之余发表过通讯《大山深处的硬核蜂农》。后起之秀喜获殊荣11月13日~15日,朱季楚刚在宜春参加了为时3天的“江西省养蜂年学术年会”。全省多家蜂场负责人参会,他是萍乡唯一的代表。朱季楚的经验交流、操作技术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认可,获此评价实属不易。朱季楚于年跟随恩师曾云和从事养蜂事业,养蜂时间不算很长,被恩师称为“后起之秀”。由于他勤奋钻研,养蜂技术后来居上,在三年的时间里,从30箱蜂发展到箱,成为萍乡首屈一指的养蜂大户。萍乡市安源区区委书记康峰曾评价:“像朱季楚这样努力奋斗的农村党员,是我们乡村振兴的榜样!”据悉,江西省养蜂研究所专家一行曾专程驱车到其蜂场进行实地调研和指导。追蜂夺蜜转场之苦一直以为蜂农们为蜜蜂安好一个家,就不需要再劳累奔波,只需定时采蜜就行。须不知一年四季,蜂农们几乎没有停歇的时间,他们一年要搬8到10次家,蜂农的生活,用八个字来概括:追蜂夺蜜,风餐露宿。今年以来,朱季楚夫妇就已为小蜜蜂们搬了9次家。芦溪、坊楼、安福、铜鼓、高坑、长平、白竺等大山里,都留下了他们奔波的身影和踏实的足迹。哪里花源充足,哪里就是他们的家。蜜蜂搬家,用蜂农的术语来说是“转场”。转场是个非常麻烦的事情,一般都得在晚上进行。晚上周边安静,不会给蜂群造成太大的干扰,但也有不少的弊病,首先是视觉障碍;其次是晚上驾车,容易疲劳驾驶,如果运蜂车突发故障,连个求助的人都找不到;路途耽误的时间长了,热天怕蜜蜂闷死,冷天又怕蜜蜂冻死。直到蜜蜂平平稳稳地安家落户后,养蜂人悬着的心才能落下来。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转场过程中,朱季楚夫妇经历了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场景。夏天,山蚊子对外来人特别“热情”,它们不是一个一个的拜访,而是蜂拥而至的送“红包”,咬的人遍体鳞伤,浑身瘙痒,有时还有毒蛇擦身而过……深山老林夜半惊魂朱季楚夫妇说起前期在白竺山里放蜂,其经历骇人惊闻。那天半夜,劳累了一天的黄金萍刚入梦乡,迷迷糊糊间感到脸上发痒、一阵热浪扑面而来,还没有来得及睁眼,就听见查夜归来的丈夫朱季楚大声喊:牛儿舔脸啦!在太阳能灯光的照射下,黄金萍看见一头大黄牛鼓着铜铃大的眼睛,呼哧呼哧地朝她脸上扑着热气。朱季楚一边护卫着妻子,一边驱赶着牛儿。那一刻真是魂飞魄散,黄金萍吓得半天瘫在地铺上起不来。驻扎在这大山里,不管白天还是黑夜,牛的骚扰成了家常便饭。最“猖狂”的一次,5头牛于晚间11点齐刷刷守候在简易帐篷边,而帐篷里的米、油、盐、蔬菜已被牛儿吃个精光。“宵夜”完毕,蛮牛们毫不客气地将锅碗瓢勺全部踩坏,连筷子都未能幸免。次日朱季楚只得撅几根树枝当筷子。驻守山里条件极为简陋艰苦,这对夫妇经常要到山下去挑水,由于路途遥远,吃水用水都相当节俭。有好几次,他们发现水有腥味,原来是牛偷吃了盐后口渴,又去桶里痛快地喝了水。无奈,他们只得再次下山担水。“难道晚间牛不归宿,主人也不管吗?”笔者疑问道。“那里山民的牛都是散养的。”朱季楚摇摇头表示无可奈何。此外,他们还常常会与野猪、麂子、野兔子等野生动物不期而遇。野兔子是很可爱的小动物,麂子也不可怕,但遇上野猪群,就足以让人望而生畏。山里人有句话:打虎带胆,打野猪带板(棺材)。为了防止外来野兽侵袭,朱季楚夫妇习惯外出放蜂把自家的狗带去做伴。狗是很灵敏警觉的动物,稍有动静,就狂吠不止。说到家里的这只狗,他们很心疼。不仅仅是因为狗跟随他们碾转各地、历尽艰辛,更因为这只狗也“晕车”,每次下车都干呕不止、萎靡不振,尽管如此,小狗还是恪尽职守地保护着主人和蜜蜂。以诚相待感动山民养蜂人从事着甜蜜而艰辛的工作,有时历尽千辛万苦找到养蜂之地,却得不到当地人的理解,甚至会遭遇横蛮驱逐。若遇到天灾人祸,有时候会血本无归,一年的辛苦付之东流。朱季楚常记起恩师曾云和教诲:“养蜂酿蜜,首先要做好人,做人须信守一个诚字,诚信最重要!”在与当地人的交往中,他们一直以最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山民。由于山民们远离城市,交通不便,他们常常帮助山民们解决一些困难。有位山民常托朱季楚带些鸭子去萍乡卖,有回不慎跑掉了一只,朱季楚二话不说,自己掏钱补上了,还不让当事人知道。黄金萍说自己辛苦一点,能帮助他人解决困难,也是一件乐事。久而久之,山里人对这位外地来的养蜂人刮目相看,还与他们成了朋友。生活困惑保持快乐黄金萍说:“不论是旺季还是淡季,养蜂人一年四季都没有停歇。旺季时,凌晨三点就要起床摇蜜。一个上午要摇多公斤的蜜,手都抬不起来。没有时间做饭,两个冷馒头、一杯开水将就一餐。”一年之计在于春,从清明到春分,是养蜂最关键的时期。可付出与收获,不一定成正比。今年开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禁足数月。6月份,连续下雨,整个上半年饿死了20多箱蜜蜂。谈及此事,一向乐观的朱季楚夫妇很是伤感。不仅仅是因为经济上的损失,更因为蜜蜂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灵。有的蜂农经不起这样的折腾,加上市场上假冒伪劣的蜂蜜价格低廉,真正的蜂蜜往往卖不起价钱,也就心灰意冷半途而废了。朱季楚夫妇坚持一路走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但要做好,还得持之以恒。”家里正是用钱当口,除了添置养蜂设备和日常开销之外,朱季楚的一对千金都是高三学生,成绩优异让父母甚是欣慰。他们期盼女儿们能考上高等学府,学习和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每周夫妻俩人进山里5天,回家2天,为的是改善伙食,给孩子们补充点营养,每次都是来去匆匆。面对暂时的困难,他们相信一切都会过去,抬头看前面就是艳阳天,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学会保持欢乐。平凡日子自强夫妇如果他们是贫困户,会得到不少政策上的优待,但夫妇俩都不承认自己是贫困户。笔者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见面及问他们是怎样脱贫致富的?夫妇俩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我们不是贫困户!”那一刻,笔者从心底里升腾起对蜂农夫妇的深深敬意。“去年安源区康峰书记来我们温盘检查工作,得知我家情况后,将我们的蜂蜜作为帮扶农产品销售了多公斤。”“驻村第一书记王涛为我们的品牌策划宣传推介帮了大忙,今年都卖到北京、武汉了。村书记林伯宪等村干部也对我们关怀备至,不时地了解我们的需求。”每每提及组织的关爱,这位普通党员发自肺腑地说:“我们感谢党,感谢党的好政策。只要勤劳,日子肯定一天比一天好。”“溪芸”蜂蜜,就像朱季楚夫妇的为人:真、纯。夫妻俩对假冒伪劣的蜂蜜产品深恶痛绝,他们宁肯销售不出去,也绝不做昧良心的生意,这几年不管是个人客户还是团购群体,回头客数量一直呈倍增趋势。在温盘村众多红顶白墙的农舍中,朱季楚的住宅相比之下极其简陋,但房前屋后茂林修竹,青山绿水瓜果飘香。门前油壶里种着大蒜,蒜叶从油壶四面钻了出来,绿莹莹的在寒风中摇曳。原来,朱季楚将油壶四周都钻上了眼,进山的时候,提着油壶就可以出行。屋檐下柴垛,码的整整齐齐,这是为过冬准备的柴火。一对勤劳的夫妇,把普普通通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