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蜂窝织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医生被捆绑住手脚的折翼天使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癜风怎么走 http://www.xxzywj.com/m/

M

EDTREND

医趋势说

二战时期,德国著名诗人马丁·尼莫拉的写过一首诗名叫《我没有说话》:

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

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

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

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

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

杨文医生事件已经过去一段时间,其根源和底层答案究竟是什么:

有多少人反思过:为什么总有人对医生怀有那么大的敌意?中国的医患矛盾为什么这么尖锐?

敌意的来源可能有很多:

抱怨看病难、看病贵,指责医生态度不好,质疑医生乱收费、医德差等等。

他们将对整个医疗制度的不满和偏见,或者对自己曾经不愉快的就医经历的愤怒,都以个人的情绪集中在医生个体上。

却忘记了面对复杂的生命,本来是如此不易,“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医生不是万能。

还有一部分人会拿国外的医疗来作对比,说国外的医生水平多么精湛,态度多么好,而且部分是全民免费医疗。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中美医生、医疗PK

其实在谈起全球医疗时,人们都愿意提及美国医疗。

据美国医师调查报告显示:98%的美国人对于医生这个职业非常满意,64%的人表示如果从头再来,还会选择行医。

而在中国,《柳叶刀》曾发表了一项研究《10年间中国医学毕业生的培养与损耗趋势:全国性数据分析》,据研究者统计,超过84%的中国医学毕业生最终不会当医生。

年中国医生薪酬现状调研显示:体制内(公立体系)的医生对薪酬满意度只有19%,60%的医生不愿意自己的子女从医。

在美国医生眼里,中国医生一天看一百多个病人的方式是不可思议的,两分钟看一个人是非常不负责任的。

在国内,中国医生被患者打骂或成为被告,医生的权威性被否定,经济和社会地位不高,对自己赖以生存的职业失去信心。

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

中美医生现状对比

近日,有覆盖26个专业领域的将近名医生参与了Medscape医生收入调查。

其中关于中美医生的对比结果如下:

1

中美医生收入对比如下:

▲男女医生年平均收入

美国医生年平均收入26.7万美元(男),20.4万美元(女),中国医生年平均1.1万美元(男),1万美元(女),其中

中国男医生年平均薪资只有美国男医生的4.1%,中国女医生年平均薪资只有美国女医生的5.0%。

2

中美医生各科室收入对比如下:

美国

收入最高的三个科室是骨科(41.3万美元)、心脏科(35.1万美元)、泌尿肠/胃科(34.8万美元)。收入最低的三个科室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科(17.4万美元)、家庭医生(17.6万美元)、儿科(18.1万美元)。

中国

收入最高的三个科室是心脏外科(美元)、神经科(美元)、老年病科(美元)。收入最低的三个科室是全科(美元)、中医科(美元)、外科(美元)。

美国科室最高收入是中国的35倍!

3

中美医生固定收入对比如下:

美国医生90%~95%收入为固定收入,而中国医生仅占20%。

4

中美医生问诊对比如下:

美国医生问诊

美国看门诊与中国最大的不同是需要提前预约医生。由于一个家庭医生会负责大量病人,再加上需要确认病人的保险和个人信息以轻重缓急来安排就诊时间,因此预约成为看病的重要关卡,没有预约的情况下往往医生不会问诊。

医院唯一可以进去只有两种情况。

医院有合约的家庭科医生转诊进来。医院急诊,而急诊室医生觉得病情严重到有需要住院,他会在咨询病人后是否要进行下一步治疗,如开刀住院等,然后再安排住院医生来照看这个病人。

中国医生问诊

医院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病人多得犹如菜市场,门诊的医生往往一个上午要看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病人,几分钟必须看完一个。

输液室里更是人山人海,穿白大褂的医生和护士忙碌而疲惫地穿梭其间,不停地扎针、换瓶、拔针……很多医生还要值夜班,节假日也只能轮班休息,手机24小时待命,加班更是常事。

全民医保下,大病治疗,中美医疗还是有一定差距

中国已实现全民医保,满足14亿人的基础治疗,在基础医疗领域可以提供更高性价比的医疗服务。

但是,不可否认,在大病治疗领域(如癌症)与美国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

根据美国癌症协会与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的统计数据,中美在癌症五年整体存活率上有着显著差距:30%对比66%。

1

早期肺癌生存率相差约62%~82%之间

在美国和中国,肺癌都是致死率最高的癌症。

年美国癌症协会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美国肺癌五年整体存活率为16%。然而,由于早期筛查在美国的开展,早期肺癌5年生存率已达到70%到90%。其中,非创伤性的立体导向治疗(SBRT/SABR)结果与手术相似。

中国肺癌整体存活率没有准确的报告数据,但一般认为五年存活率为8%-10%。

2

乳腺癌:美国早期诊断达80%,中国不到20%

美国乳腺癌五年整体存活率为89%,早期患者治愈率已达98%。

中国乳腺癌发病率增长很快,为每年3-4%,但治疗水平很低,五年生存率仍不到60%。美国乳腺癌在Ⅰ期阶段即诊断出的概率为80%多,中国在Ⅰ期阶段诊断出乳腺癌的概率不到20%,一旦查出,多数已经转移或扩散。

3

前列腺癌生存率中美相差近60%

在美国,前列腺癌幸存患者接近万,即每5例癌症幸存患者中就有1例是前列腺癌患者。

美国的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接近%,15年生存率也高达91.4%。在中国,5年生存率仅为30%,差距显著......

不管是从整体还是某种疾病的相关数据来比较,中美之间在大病医疗水平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多方面拉距,呈现如今的中美医生

当然了,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

医疗资源分配不同

在美国,患者与家庭医生联系,看病实行预约制度,“预约”本身就是为了保证医护人员有足够的时间为病人提供最佳的服务。

一个医生一天只看几个病人,每个病人都可以享受到完善的诊断和治疗。医院非常重视培养医生要善于与人沟通,要有同情心和合作精神,特别是与患者的沟通。

但在中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因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资源多集中在一线城市,进而造成了全国的病人蜂拥至上海、北京、医院。

病人数量多,医生根本忙不过来。常常是病人通过彻夜排队好不容易挂上了号,真正见到医生以后的问诊时间却不过短短5分钟。患者根本无法和医生进行全面详细的交流问诊。

2

多方监督,完善的体系制度

美国有较为完备的医疗差错或者纠纷善后体系,包括调解和医疗诉讼。一旦进入司法程序,会有相对客观的司法评价体系,所有的医生都必须有医疗事故的保险。

除了法律的监督,美国运行有效的医生自律组织,如行业协会等,医院董事会、保险公司,均会对医生进行管理和监督。如果出现违法或失职,医务人员面临的就是终生被吊销执照。

美国有一整套医疗保险制度和组织来保护病人的利益,监督和保证医疗质量,制约医生的行为。

而在中国,情况却不是这样。由于相关法律和善后机制却相对滞后,各类医学会也没有发挥应有的责任。

就目前现状而言,医患冲突或者纠纷的高发是一个客观现象,其减少也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我们欠中国医生一句道歉

其实,理性来看,事实远和许多患者想像的要不一样,在基础医疗领域,中国相比于全世界拥有很高的医疗服务性价比!

记得之前,演员李冰冰在其微博上讲述了她澳大利亚工作时发烧的经历:

李冰冰:“中午12点,医院的急诊,高烧38.9度,当时没有医生,等待2个半小时后医生来了,跟医生沟通病况后,在我的极力要求下他同意验血,等待验血结果的三个半小时里,体温两度飙升至39度以上。

面对血检结果,医生不能确诊到底是什么病因诱发持续高烧,然后在这里确实拖了半个月了也没搞清楚到底是什么病,大概不到十分钟我做好了决定:连夜赶回国!”

“回国后,医生当即确诊是化脓性扁桃体炎,然后确定治疗方案并让我立即住院。不久后我就痊愈了。我这一次是深有体会,不用羡慕国外的月亮比国内圆,就跟人一样谁都有优点和缺点,国外有国外的好处,但国内的就医环境和医护水平真的不是盖的!”

▲瑞典

而在Quora上,一个瑞典人对比中国和瑞典医疗速度的陈述,得到了足足个赞。

在瑞典,看病是免费的,医院3周,见实习医生3次之后才能排上队见真正的医生,然后在接下来的3周里面要见真正的医生3-4次,才有可能排上类似CT、B超这样的检查。

检查结果出来了,才能得到治疗,这个过程,少则2个月,多则1年。

而对于在中国花个1美元的钱就能半天见到正式医生,甚至10美元的钱就能半天见到专家这种事,他表示不可思议,感恩戴德。

▲英国

当你去到英国,你会发现英国的医疗价格便宜,全民免费就医,但是效率却低得要命。

比如,仅年,就有超过起关于“救护车一整夜见不到”的投诉,

又如,在英国做一个超声需要提前1月预约、做个CT至少提前半年挂号、一个阑尾手术可能等待1年才做

当然了,英国也提出要改革,制度了宪章,为了防止患者候诊时间太长,宪章第一条,90%的患者应该在13周内获得专科医生诊治,其余26周内必须诊治。

第二条,手术的等待时间不应超过18个月。

你没看错,预约一年半哦。这如果放在国内,你敢想象吗?

▲加拿大

而再看看加拿大的医疗速度,瑞典和英国真的是望尘莫及。

来自加拿大阿省埃德蒙顿的CathieBurnup,脖子痛辞职等待手术治疗。结果一等10年,10年了只能这样戴着颈托靠吃药打针维持生活。

▲美国

美国拥有高效的医疗服务,但医疗费用之昂贵,全球闻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年美国的医疗费用占GDP的17.9%。平均每人每年医疗开支超过美元,居全球之冠,是经合组织其他国家水平的两倍多。

挂个号上百美元,阑尾手术要20,多美元。没有医保的人,医院的。

年3月,一对骑行美国的中国夫妇遭遇交通事故。虽然肇事者及时拨打了急救电话,这对夫妇也得到了紧急医疗救助,保住了性命,但麻烦的是,这对夫妇表示自己的医疗账单超过百万美元,而肇事者收入低微、无法赔偿。

百万美元的账单,普通的中国人可能会以为患者动了了不得的大手术,比如把主要器官换了一遍。但根据公开的消息,医院的抢救不过是头部引流、小面积植皮、创伤处理等较为常规的外科手术。

▲印度

相比于上面的发达国家,医院采用福利模式,因为大多数穷人没有医疗保险。医院必然会涌入无数的病人及家属。每个门诊医生平均一天要看个病人,病人的素质参差不齐。

印度医疗卫生协会一项调查显示,75%的印度医生曾经投诉遭口头辱骂,12%的医生曾投诉过遭肢体暴力。

......

无法连接的医疗三角

有人说医疗有着不可能的三角:便宜、高效、服务好。

澳洲、瑞士、加拿大、英国选择便宜和服务好,结果就是慢慢等待。

美国选择了高效和服务好,结果是昂贵无比,普通家庭的医保费用接近房租,叫个救护车就能破产。

印度选择了便宜,但落后的设备、缺医少药等问题在医院比比皆是,即便是在医院,药房库存也捉襟见肘,门诊医生的看病数量接近中国医生的3倍。

在医疗三角上,中国也不例外。

中国选择了便宜和高效,在服务上自然有所欠缺,但在医生尽力弥补服务质量的同时,他们自己的待遇远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好。

或许“我们”都欠中国医生一句道歉!

人性、法律、规章制度、约定俗成的潜规则、世人对医生的观念……这些正在或者已经形成的一道道锁链,把中国医生这个群体捆绑得无法动弹。

当下的中国医生,只能算是被捆绑住手脚的折翼天使。

·END·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