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蜂窝织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山农户里有部长达130年的家庭档案 [复制链接]

1#
石家庄白癜风医院

大山农户里,有部长达130年的“家庭档案”


老范名叫范炳财,73岁,家在乌溪江库区里,衢江区湖南镇东仓口村大坑坞自然村,周围全是山。


3月31日下午,见到老范时,他正在自家门前干农活。


老范的73岁也算高龄了,不过他家的“家庭档案”,年龄却比老范大多了——130年。这可是老范家几代人共同积攒下的宝贝,内容包括各类不同年代的书信、票证、婚约单等日常生活中都会经历到的东西。


老范告诉,那些东西本来都装在一只木头箱子里,放在老屋的阁楼上。几天前,大儿子范良标联系了市档案局的工作人员,把东西全借走了,说等完成整理复制存档后,就会还回来。


对于自家这些“家庭档案”,老范回忆,小时候就看着父亲收集这些,拿它们当宝贝。父亲临终前,把它们传给了自己,并再三嘱咐要好好保存。自己也接着收集了一段时间。一直到现在,他对这些东西的保管都非常细致,时不时就要把东西拿出来翻翻,晒晒太阳。“这是我们家几代人的生活印记,有纪念意义的。”


在市档案局,看到了那满满一木箱子“家庭档案”。仔细翻看之下发现,其中最早的是一张清朝道光27年(1848年)的范家租赁山林时立的字据;最迟的是1978年,老范自己当生产队长时,申请砍伐杉木修犁耙的批条。时间跨度长达130年。


另外,一些比较有特点的分别是:一张民国时期全年12个月的盐票。那个年代,过日子都不容易,还能保存下一整张全年的盐票,实属不易;一张1952年的保险票证,老范的父亲花2000元钱为*牛买了10个月的保险(当时2000元钱是旧币,过了几年换新币时,1元新币兑换1万元旧币);一张1958年困难时期的付款凭证,当时家里穷,断粮了,老范的父亲只好出去借了5元钱买米;其他还有如上世纪50年代的选民证、农业收据,以及解放前的教育经费收据等等。


这些东西,点点滴滴加在一起,其实反映出的是老范家跟随着我们的国家,在不同时期发生的生活变迁。


据市档案局的工作人员相告,老范家的这些“家庭档案”,有许多都是比较少见的,相当珍贵,他们将进行仔细整理,并复制存档。(徐肖富 伍康平 李燕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